中途,他找到了姚启明,交代了新一次的实验内容。
姚启明负责电磁力、引力关联信号测定的实验,而张硕已经有了一个全新的解组。
解组,来源于循环任务‘可转化为应用技术的电磁力、引力关系模型近似求解’。
新的关系模型解组,比上一次的节奏需求还要低,同时,对应的引力强度也低一些。
姚启明拿到了参数表单,看了一眼就被惊住了。
在听完了张硕的交代以后,他就回到了实验组,然后召集了实验组的核心成员。
现在姚启明的实验组,可不仅仅是原来的成员了,实验都已经扩大了很多倍。
一些新成员还包括航天集团、航天局以军方派来的研究员,他们会一起参与到研究中,并以基础的实验内容去制造引力制造技术的应用和拓展。
在所有人到来以后,姚启明依旧拿着表达,眼神动也不动一下,他好半天才抬起头,开口道,“我们要准备新一次的实验,并对各个参数进行调整。”
他说的深吸了一口气,“我们要验证新的解组!”
这听起来似乎没什么,但马上有人忍不住问道,“为什么?基础参数不都已经确定下来了,我们还有固定强度的磁场设备。”
提问的是一名军方的研究员,名字叫做张世成。
姚启明抿了抿嘴,解释道,“这是张主任的决定,我们要验证新的解组。”
他说着甚至没抬起头,却说了一下主要参数。
一个是磁场强度需求,492o高斯。
另一个是引力转化数值,o。89倍地球引力。
在场所有人都被两个参数惊住了,“新的参数解组……提升这么大吗?”
“也不能说提升磁场需求降低,制造的引力场强度也降低,但是,接近地球引力,应用价值似乎更高了……”
“问题是,真实现了怎么办?”
“什么意思?”
其他人都看过来。
张世成面色复杂的解释道,“我们,再包括引力组那边,定制了好多台固定强度的磁场设备,还有其他的参数设备,强度都是固定的。”
“固定参数的设备有物理性材料支持,稳定性很高,几乎不会出问题。”
“这些投入很大,几个亿,甚至上十个亿,改变参数研究新技术,这些设备不都要改?甚至,没意义了?”
“额……”
其他人也反应过来。
王强继续问道,“还有,我想到一个问题,想要让技术稳定就要用固定参数设备。”
“张硕教授的能力太强了,这一次实验成功,再去制造稳定设备,会不会刚制造好,又更新换代?”
他说完感叹一句,“我还是第一次知道,原来研究快也是一种苦恼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