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凌二舅舅看起来无厘头思维迥异,但这个时候,他却是恭敬地朝着京城的方向行了一个跪拜礼。
可见,哪里有真正傻的人。便是心眼子少一点,关键时候的一点心眼,也不比旁人的八百个心眼分量轻。
得知筠哥儿对市舶司和舶来品感兴趣,又有凌小小牵线搭桥,凌二舅舅本就是个心思简单的,他也不需要懂太多,全家人都告诉他,跟着陛下走就对了。
如今凌小小有要求,他怎么不会满足?
于是没几天,该知道的都知道了,凌二这个“国舅爷”带着未来的三驸马当散财童子了!还去市舶司里玩儿呢!
这未来三驸马还是方郎中方大人的儿子呢!
“你知道吗?这个小驸马在京城连王妃都敢得罪!”
“谁不知道啊,就是得罪王妃后,小驸马才搞出的话剧,连忠顺王都参与了呢!”
一时间,方郎中府邸多了许多来拜访的商人,都想结识一下这个手握话剧和扶风话本改编权的驸马爷!
平白多了许多应酬任务的温司庭:……
而筠哥儿本人,却在调查了陈大和刘二后,避开那些外人的视线,时不时就往他们的小渔村那里跑。
直到两个多月后,这才安心待在了方府一段时间,准备回程。
第86章上皇问策大明宫
筠哥儿带着点惊讶地翻开郁离的新书,旁边是撑着下巴巧笑嫣然,眉目中透露出骄傲的黛玉,以及有些昏昏欲睡,思绪不知道飘到哪儿去了的郁离。
他一回来,就得知郁离的新书终于在鸽了一年多后问世了!
至于为何鸽这么久,也和大皇子有关,便是之前大皇子得知郁离身份,想郁离写点男子在外征战沙场的大场面故事。
而郁离也正好陷入了瓶颈,想走出舒适圈,这不就一拍即合了吗?
如今,这本著作终于完成,写的便是精忠报国德岳武穆岳将军!
在这期间,郁离将能啃的宋史都给啃了一遍,更是以书信的方式向大皇子就一些军事上的疑难点进行了交流,可以说,这一本《丹心》,算得上是一本历史演义小说,而非纯娱乐的话本。
在筠哥儿到达京城的前一个月,《丹心》正式发布,经过一个月的发酵,已经火遍了京都,如今不仅仅是闺阁女儿,后宅妇人,便是那些书生,秀才,当朝官员,也无人不晓扶风的名字。
忠顺王更是带头排演岳将军的话剧,又暗中让人把控我朝完整收复燕云,我朝君臣一心的节奏。
以岳将军塑造碧血丹心的忠君爱国形象,以某构作为反面教材,反衬我朝皇帝的英明神武,治国有方,唯才是举。
不得不说,忠顺王这个纨绔王爷,心里门清得很,对政治的灵敏度不比谁低。
而相应的,黛玉手中的千红书坊收益更是翻倍式的增长。
这却不是黛玉骄傲的原因,黛玉只是让筠哥儿看郁离的新书。
筠哥儿带着好奇和疑问翻开了《丹心》,眼眸不由得睁大,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要不是黛玉把他拍醒,吃饭都要给忘了。
从书中抽离,筠哥儿连连称奇,“郁离这本书,考究得真多,关键是也太会调动情绪和下钩子了,完全不会让人觉得枯燥,反而欲罢不能,愈发想让人跟着了解之后会发生什么。”
要说有哪里不好,便是语言相较于正儿八经的文人著作,过于白话了一些,却正因如此,能让人看得更轻松。
当然,是指理解上的轻松,而不是情节上的心情轻松,毕竟……岳武穆的结局就在那儿,郁离也并没有改,反而大结局写得格外悲壮,催人发泪。
现在郁离的笔名广为流传是真,被读者含泪怒骂不知道写个好结局也是真。
“都是小说了,就不能给岳将军一个好结局吗?”
“扶风好狠的心,别让我知道扶风到底是谁!”
“啊啊啊啊x构不是人!”
诸如此类。
筠哥儿摸着书皮,感慨后他并未忘记黛玉让他看书的原因,筠哥儿还是了解黛玉的,“这里面的诗,定场诗标注了作者是爹爹,是爹帮写,而我看的部分,诗文风格有些是郁离的风格,有些不是,落款是九嶷居士,莫非是姐姐?”
黛玉眉眼又弯了几分,“嗯嗯!怎么样怎么样,不会丢脸吧?”
筠哥儿失笑,“姐姐,你倒是控制一下你的嘴角啊,演技有待提高啊。”
他们林家人,谦虚是对外的,对内知根知底的,谁不知道谁啊?
黛玉本就灵气十足,又经过储老太傅如今时不时的私下点拨,黛玉如今的诗文水平,事实上已经足够出书了。
按储老太傅所说,再经过几年时间的打磨和沉淀,黛玉未必不能成就诗文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