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儿,他顿了一下,又继续说道:“我小时候一直好奇宇宙维度的问题,我知道这些透视图是三维世界在二维世界的投影,所以我开始好奇如何抽象又最快从二维到达三维,就像如何让钢琴吃掉食物一样。于是就有了这个作品的想法雏形:二维布料上被划开的轮廓,一个谱号张开了嘴,一个平面模型变成了立体图,拥有了长宽高,而实现它的整个过程只需要恰到好处地划一刀,保证刀片所过之处,谱号也有了语言。”
下面的人在交头接耳,馆长满意地点头。时咎接着目光看向另一组作品,一个雕塑的全方位拍摄图:一个成年男人双手举起一个小孩。
“它叫:深眠。这个雕塑的灵感,来源于我小时候做的一个梦。”
其实那个梦他已经忘了。但当他在游学过程中,看到了藏在博尔盖塞美术馆里,来自17世纪欧洲巴洛克时期最著名的雕塑家贝尔尼尼的作品《阿波罗与黛芙妮》时,他的思绪好像一下被拉回到了一个久远的时代,而那个梦的记忆,就在那时候又浮现了。
梦里,一个很小的孩子孤独地站着,他的眼里倒映出天空的深红色,像快滴下来的血,四处都是战火与硝烟,但死亡没有降临,降临的是一位伟大的神明,他踏着永恒不灭的星光,眼里是浓烈的坚定,落地的一瞬间便将小孩举起,举过了神明自己的头顶,紧接着小孩消散于窒息的轰鸣里,神明也在原地站成了风化的雕像,如同一棵老去的月桂树。虽然和他这个雕塑作品的故事不完全一样,但是那些情绪涌上来,他感受到了炽烈的爱,在战火的漩涡里,他求而不得,他左支右绌,他狼奔豕突。
时咎的两个作品都被人拍下了,以不菲的价格。
唐廷璇在送时咎回去的路上还在感叹:“你脑子装的都是啥啊?咋那么会想呢?我怎么想不出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你妈怀你的时候吃啥了?我跟我妈商量一下看看我能重新出生不?”
闻言时咎笑出声:“还行吧。”
“还行啊?要不要这样啊?旱的旱死,涝的涝死,无语。”唐廷璇翻白眼了。
时咎耸肩,但对于他来说,对艺术的感知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他好像很轻易就能接收到来自这些抽象事物的频率,而他需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技术帮助这些本身就存在的灵魂释放出来。他学艺术相关的东西都很快,偶尔觉得自己就像在抄近道,不仅是艺术,对人的情感情绪的感知也很灵敏,但他归功于父母都是心理学研究生导师,带点遗传,也就不足为奇。
然而唐廷璇恨得牙痒痒。
接下来的几天时咎很舒适,因为没做梦,一觉大天亮,他也一直泡在图书馆,没事翻翻书,也想找些新的灵感。
我们的梦实为我们的所见、所言、所欲以及所为。——莫里
梦境的内容常常或多或少取决于做梦者的个性、年龄、性别、社会地位、教育程度和生活习惯方式,以及他之前的整个生活经历。——耶森
梦主要是我们白日里的思想与行为的残留在灵魂之中的不断涌现。——西塞罗[1]
时咎想到了一个点,最近这个梦里的世界是不是可以作为他灵感的一部分?或许说,这本身就是他的灵感,已经在潜意识里整理,再如画卷一样,从梦里向他慢慢展现出来,提醒他,它来了。
这个梦其实很有意思。思维的透明性带来的文明进步,人和人之间意识交流,这个交流是瞬时完成,也就是某种程度上,他们是利用四维在进行交流,这避免了三维世界的诸多限制。因为人们的认知受限于他们的思维与沟通方式,甚至说话的语序。时间不可逆,听说读写都必须是前后顺时发生,所以人的认知一定是有边界的,但人们却企图用有限的认知去解读无限的宇宙。
在梦中,时间也只是一个可观测可展开与收缩的维度单位,所有的交流与认知都是同时发生,人们之间没有思维的隔阂,创造便不只局限于当下的起承转合,而会拥有更加深远的意义,有更精妙的创造力。
时咎手里的笔一直在转,从某个角度看,笔身在某一刻可以挡住窗外太阳光时,甚至能用肉眼观测到一个微型凌星现象。
但当前最大的阻碍不是对这个梦信息的获取,而是——
想到这,时咎竟觉得有些可笑,他居然需要解决梦里的人,就像一个游戏,想做某个任务还必须和npc对话。
书没翻几页,但奇怪的是每次看弗洛依德都异常困,所以时咎也不知道到底在第几页的时候,他便趴在图书馆的书桌上睡着了。
那个幽长的隧道,那辆叫“黄粱一梦”的列车。
而那辆列车的停靠站台是一个熟悉的地点。时咎脚步刚踏出去,就很想收回来,然而如大梦初醒般,身后再没有什么列车,有的只是顶住后脑勺的枪口。
身后的人低声笑说:“又见面了。”
枪口往下挪到了手臂,一秒钟的犹豫都不曾有,时咎倒了下去。
他真的不想再在梦里睡觉了!!!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