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也没有课本,只是坐在座位上听讲台上的老师讲课。
下课后到餐厅吃饭的时候,俞妙则突然发现口袋里不知道被谁塞了一张纸条,拿出来好像是一个电话号码。
不过她回来又不是要跟学校里的小孩子交朋友的。
深空探测研讨会持续七天,最后定下参与设计制造的航天研究所。
在最后一天去教学楼旁听上课时,老师正好讲到了平行时空的话题。
俞妙则听得津津有味。
回到海市后,俞妙则就抽空到海大图书馆借书出来。
海大就开设了理论物理专业,她就照着课表来收了一圈的书本,有空的时候就看起来。
不过到十二月就开始忙起来了,海市航天研究所也要参与进深空探测系统的研发项目。
俞妙则就放下这段时间看的物理书和论文,重新投入忙碌的工作中。
这次的深空探测任务的主要目的就是进行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防卫,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信号波,对信号波进行分析,这能够帮助人类对宇宙的了解认知。
如果未来再次捕捉到和系外飞行器相似的信息波,也能通过信息波的波长和位置初步判定系外生物进入太阳系前的来源方向。
这将会是一场要持续百年的航天计划。
也许他们看不到探测器飞到奥特星云的那一天,但是时间会见证成果。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时间是可以被认为是相对静止的。
但是俞妙则认为所谓的光速超越时空只是眼睛对大脑的欺骗。
即使某一天人类发明出能够超越光速的飞行器,然后以两个星球的光差作为跳板,再发明出能够观测到几千光年外的详细情况;但等再往返回到地球,相当于是逆着光的传播方向过来的,地球还是那个地球,如果回到过去的地球那就要好好思考自己是不是去到了平行时空的另一个地球了。
俞妙则也从来没有将穿越时空的希望寄托在光速问题上。
光绝对不是主因,她更相信时空的变化是和磁场物理有关系。
更准确地说,是已经被磁场扭曲的时空。
在做动力能摄取设计的时候,也无可避免会讨论起关于速度和时空的问题。
而对于时空穿越这个问题,虽然大家并没有抱有太大希望,但也很乐意探讨这个最让人类感兴趣的话题,只不过不同的人也自有不同的想法和观点。
楚夏倒是挺乐观地觉得,生命的诞生本来就是宇宙大爆炸的意外,至少现在外星生命的存在也证实了地球并不是高维生物在实验室里制造出来的课题,这样就已经很好了。
“那为什么高维生物不能制造出来一些对照组呢?”旁边的申谰就反问。
“对呀,我们做实验的时候也要做提前准备几个对照组呀!”另一个同事也附和着说。
楚夏犹豫了一下,然后发现还真的是这样的,顿时就觉得又没有笑容了。
正好动力源组已经将试测完的数据报告传真过来,吴教授将报告发给大家看。
接下来就是飞行器设计组、能源动力组和各部间的研讨。
相比于系外飞行器拦截项目组的困难重重,现在的深空探测项目所需要考虑的问题便主要是动力源获取问题。
广袤的太空使得行星引力的利用受到一定限度的制约,海王星距离地球都还有三十个天文单位,他们这一代航天人所能做到的也只有第一步了。
在探测器发射前,需要先派五位项目组科研人员到空间站进行对接操控。
吴教授让俞妙则、申谰和迟海洋都申请参加宇航员的选拔,在对身体素质和心理状况进行详细的检查和测试后,最后申谰因身体原因落选,入选的俞妙则便要继续参加接下来的封闭训练,主要是进行体能增强和特殊条件下的训练。
即使他们不是作为职业性航天员,但要进行的训练项目也不少。
在太空环境下有可能面临各种问题,尤其是要在失重条件中进行大半年的工作,对身体和心理的要求极高。
俞妙则从小的身体素质就很不错,而心理素质和专业能力在选拔者当中也是优秀。
在经过高强度的训练后,最终确定下来本次执行任务的科学家航天员的名单。
接下来就是他们五个人要在地面共同工作一段时间,为到空间站后能更好地完成任务做准备。
他们的工作是要在深空探测器发射前登上太空站,分两个批次登空。
俞妙则是被安排在本次任务的第一批次登空,在登空前要保证好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