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避免唐末五代武将夺权乱政的故事重演,大宋建国後崇文抑武,奉行“恩逮于百官唯恐其不足”的政策来笼络文臣。
朝廷不抑兼并,权贵宗亲肆意圈地,军队在战事中屡次失利,岁赐岁币成为压在百姓头上的又一座大山。
至宋仁宗执政後期,内忧外患天灾人祸接连不断,皇帝在改革呼声的推动下终于“专业欲更天下弊事”。
庆历三年,西北边事稍宁,仁宗皇帝召范仲淹、韩琦回京,又提拔擢拔欧阳修、余靖、王素和蔡襄为谏官。
八月,拜范仲淹为参知政事。
九月,召范仲淹、富弼殿中奏对,责令条奏政事,范、富二人随即提出十项改革主张,谏官欧阳修等皆上疏言事,仁宗多予以采纳,并渐次颁布全国。
庆历四年,新政推行,朝堂恩荫减少、磨勘严密,毁谤新政之言论日益增多,朋党之论甚嚣尘上。
范仲淹等以天下为己任,群小不便之,毁言日闻。
庆历五年正月二十八日,范仲淹罢参知政事,出知邠州、兼陕西四路缘边安抚使。同日,富弼罢枢密副使,出知郓州、兼京东西路安抚。
二月初四,罢磨勘新法、任子新法。
三月初五,韩琦罢枢密副使,出知扬州。
三月二十三日,废除科举新法,恢复旧制。
八月二十一日,欧阳修出知滁州。
至此,主持新政之臣全部被逐出朝堂,庆历新政彻底失败。
庆历新政失败後,社会矛盾并未缓和,土地兼并越发严重,民族矛盾越发尖锐,民间动乱越发频繁。
由于民贫乏食,仅一年便发生“劫盗”九百七十起之多。
……
皇佑四年,范仲淹改知颍州,于扶疾上任途中逝世,享年六十四岁。
……
人死如灯灭,万念俱成灰。
都说黄泉路上看不到日月星辰,下面看不到土地尘埃,前看不到阳关大道,後看不到亲朋旧人,然而真正的黄泉路是什麽样还得死了之後到阴曹地府才知道。
范仲淹看着和想象中完全不同的明亮青石路,还有路牌下朝他挥手的好友,陷入沉默。
怎麽说呢,喜庆的让他望而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