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宗去世时未留下子嗣,皇位继承人理所当然的从他的弟弟中选,继承人要麽立长要麽立嫡,立贤主观性太强,出现乱子的可能性也越大。】
【章惇提出了两个人选,一个是和哲宗关系最近的同母弟简王,另一个是同辈中年龄最长的申王,两个人选都很合理,按理说继位者应该就是从这两位中选出来。】
【但是章惇提出来的两个人选都被向太後找借口否定,刚升职成为太後的向太後或许是想找个好拿捏容易操纵的皇帝,于是精心的推出了个新人选——端王赵佶。】
【章惇是什麽反应呢?他说:“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
【可惜没人听他的。】
赵顼搓搓胳膊,“朕忽然有种不祥的预感。”
赵颢小声嘀咕,“我也是。”
朝堂和後宫不一样,太後和宰相意见相左,很明显更应该听宰相的意见。
赵小二这时候不敢说的太明白,且不提章惇宦海沉浮几十年看人的眼光如何,就只一点,他们家皇嫂也不是什麽女中尧舜般的人物啊。
好的,他再和皇嫂说声对不起。
小赵官家把光幕和现实分的很清,里头说的和他们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不假,但是细细比较又哪哪儿都不一样,不至于因为光幕里的几句话就朝身边人发作。
简王是谁?申王是谁?端王又是谁?
他连哲宗是哪个儿子都没弄清楚,更不用说其他的了。
以前没觉得改名有什麽,今後得给儿孙定下规矩,孩子出生後就取一个大名,别动不动就改名换名,弄得想根据名字找人都不好找。
不过老弟说的没错,在挑选皇位继承人方面章惇比後宫之主靠谱,或者说,章惇比绝大部分人都靠谱。
——承天一柱,判断山河。
这评价可不是一般人能得的。
如果没有猜错,後面要讲的可能比前面还惨。
赵顼深吸一口气,“子安,我有种不祥的预感,你怎麽看?”
苏景殊顿了一下,转头祸水东引,“子厚,你怎麽看?”
章惇也想说光幕里的话弄得他心里发毛,但是皇帝已经说了有不祥的预感他也不能继续自己吓自己,只能稳重的打个哈哈将话题糊弄过去。
虽然不知道端王是哪位,但是听刚才那意思像是个昏君。
怕什麽来什麽,很快他们就都听到了“昏君”二字。
【接下来请收看:昏君是怎样炼成的。】
【在向太後的支持下,北宋亡国的罪魁祸首宋徽宗赵佶登上历史舞台,大宋、或者说、中原汉人由此迎来他们的至暗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