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送……台启,兴化四十四年八月廿五日,贺长孙陈平瑞百岁之喜,于寒舍薄具菲酌,候驾俯临,幸勿他辞。”
落款是祖父的名字,陈敬堂。
平安勉强看得懂繁体字,看到“陈平瑞”三个字,小心脏“咯噔”一声。
祖父的长孙不是自己吗?《奸臣录》中同样出现过的陈平瑞又是谁?
他指着“瑞”字问陈琰:“这是什么字?”
因为早教过平安认识自己的名字,陈琰并不惊讶他有此一问:“陈平瑞,是你从前的名字。”
平安心里又是“咯噔“一声,得亏这辈子有一颗健康的心脏,不然这两下子就得背过气去。
他半笑不笑的张着嘴:“爹爹一定是在说笑。”
陈琰抬起头,一脸认真:“爹没有说笑,你祖父给你改过名字。”
平安笑容尽失。
他不死心地问:“爹和娘哪一年成亲?”
“兴化四十三年。”
“平安是哪一年出生?”
“第二年,承启元年。”
“不对。”平安指着请帖上:“四十四年”。
陈琰先是一愣,又解释道:“先帝在位时曾因日食而换过年号,改四十四年为承启元年,但民间仍有人习惯用兴化纪年。”
比如经常忘事的陈老爷。
平安:……
还可以这样玩吗?
片刻,他丢下木匣,只拿着请帖跑了出去,一面之词不足信,得去问当事人!
小厮阿祥抱着一摞书打帘子进来,险些被平安撞了个满怀,看着他跑远的背影,奇怪道:“安哥儿怎么了?”
陈琰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你去看看,别让他跑到街上去。”
……
平安没有上街,他穿过二门来到祖父母居住的主院,陈老爷果然在天井里,只戴网巾,用襻膊束起宽袖,正在修补一座战国时代的凤架鼓。
除了小平安,陈老爷是家里最清闲的人了。
他天生性子软,优柔宽忍缺少主见,儿子忙举业,儿媳带孩子,内宅繁杂、商铺产业、节庆走礼、官员孝敬、祭祀祖先……里里外外,全在平安的祖母赵氏手里掌着。
因此在小平安眼里,祖父是个彻头彻尾的咸鱼,如果一定要给他冠以一个身份,那应该是收藏家与美食鉴赏家。
古玩字画,金石珠玉,文房四宝,舶来洋货……什么值钱就收藏什么,不但会收藏,还精通无痕修复和维修,没事就把自己锁在他的小库房里,钥匙也贴身带着。
吃的方面自不必说,陈老爷是员外圈儿里有名的饕客,祖母常说,就算给他一根萝卜都能吃出花来。
他是个老好人,但作为南陈家的“领头人”显然不太称职,不然也不会在不久的将来放纵族人打着陈琰的旗号胡作非为、祸害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