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闷死了?”
林晴:“。。。。。。”
这种国际大事,林晴就不解答了,主打一个忽悠文化。
忽悠的还真有些大姐大哥过来打听,现在谁家里没有几个孩子呢。
有个大姐私下里拽着林晴闲聊,说了不少家事,家里如今两个大小伙子等着工作,可厂子里硬是没有名额,连临时工都抢手了。
林晴左右瞧了瞧,跟大姐说了几句悄悄话:“大姐,不止你们是这个情况,已经有好多地方出现这种现象了。”
“哎哟,这是怎么回事呀?”
林晴:“人口越来越多,工位就那些,坑都被占了,自然就有安排不上工作的。”
“那听这意思,以后的工作只会越来越难安排了。”
林晴客观地点点头:“能顶替父母职位的还好,余出来的孩子肯定是不好办的。”
大姐越聊越担忧:“这谁家没有四五个孩子呀,那没有工作的孩子要咋办?”
林晴沉默了一会,凑到大姐耳旁嘀咕:“下乡,现在只是动员,以后说不准就是强制下乡了。”
大姐深沉的来,凝重的去,林晴摸了摸鼻子,她说得也是实话不是。
知青正经返城都是八几年后了,就算十五年,十五年的光阴啊,真不如去矿区当工人,好歹有工资,老了还有退休工资。
而大批的知青返城后,同样面临着工作难解决,好不容易花了关系进厂子,到了九十年代又经历下岗风波。。。。。。
这一批知青是真得惨。
矿区还好,就算九十年代下岗了后,没两年又召回了。
一阵知青下乡的风莫名的吹了起来。
谁也不知道消息是从哪里传来的,但就是说得有鼻子有眼的。
有相信的也有不信的,后面一看到谁家的谁谁去打听矿区招工的事,就急了。
这万一名额占满了是不是就没自家什么事了。
就全都来了。
房补这个事确实很有诱惑力。
“小同志,真给免费地基呀,可以自己建房?想怎么建就怎么建?”
看看,大姐们关注的都不是房补,而是怎么建房。
有钱就是不一样。
几天下来,林晴给几位干事配了润嗓子的药茶,不喝顶不住啊。
招工来了个开门红,激动的赵主任一宿一宿的睡不着觉,后面还是林晴给弄了点安神的药茶喝了后,好好的睡了一觉。
厂单位招了一批后,林晴几人又下各大公社。
你还别说,真有那种色眯眯想过来占个便宜的小流氓,林晴手里握着一根指头粗的小木棍,咔地一下,单手握折。
小流氓:∠(°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