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竹子比较重,好在都是年轻人,背着也不算吃力。
院子里的杂物比较多,他们把竹子背到后院的空地上,拿砖头另外垒了灶,然后把竹子劈开,竹皮朝下,就这么放在火上烤。
灶下的火不大,竹子被烤着,两端冒出了泡泡,有水被烤了出来,滴到他们在竹子两端下面放着的碗里。
烤出来的竹子本身蕴含的水分,而不是竹节处藏着的水,所以颜色偏黄,闻起来也有股竹子特有的清香味。
赵和曦:“没想到鲜竹沥是这么来的,要弄点鲜竹沥还真不容易啊。”
老爷子:“那是,所以现在基本都没人弄,要喝只能自己动手。”
赵和曦想起来:“不对吧?我在药店也看到过鲜竹沥。”
老爷子嗤之以鼻:“那鲜竹沥不纯,都是竹子煮水浓缩的,跟我们这种鲜竹沥不是同一回事。”
卿孟祝:“现在很多都是复方鲜竹沥了,可能一部分鲜竹沥加煮竹子的水浓缩出来,再加别的药材。”
赵和曦一脸感慨:“听起来水很深啊。”
卿孟祝:“像我们这么熬鲜竹沥成本太高了,那种鲜竹沥也有效。”
老爷子:“就一点点效果,喝了也不舒服。”
他们守着竹子,等竹子里面的鲜竹沥被烤得差不多了就换新鲜的竹子。
守了半天,几个碗还是半满,鲜竹沥一共也没熬出来多少。
卿孟祝换了新的碗放上去,而后将装了鲜竹沥的碗换下来,另外找了个大碗罩上纱布,将鲜竹沥过滤到大碗里。
鲜竹沥是烤出来的,里面多少飘了灰,得过滤一下才能喝。
赵和曦早就迫不及待了:“我能尝尝这个鲜竹沥吗?”
卿孟祝问老爷子:“不怎么咳嗽也能喝吗?”
老爷子:“能,别喝太多就行,喝多了寒。”
赵和曦:“我咳啊,怎么不咳?早上起来嗓子也不是很舒服,正需要清一清。”
老爷子:“这种情况可以喝。”
卿孟祝便将过滤好的鲜竹沥倒了小半碗给赵和曦喝,又问边上的明春晰:“你要喝吗?”
明春晰:“我不喝,你自己喝点。”
喝水都堵不住赵和曦的嘴,他在旁边连连点头:“对对对,孟祝你嗓子也有点哑,可以喝点试试。”
卿孟祝说道:“别胡说,我嗓子清亮得很!”
说着,卿孟祝和明春晰对视了一眼,眼神有些微妙。
卿孟祝的嗓子偶尔确实有点哑,却和上火没什么关系。
赵和曦和老爷子都没注意到他们的表情。
赵和曦喝完小半碗,喟叹一声:“别说,喝下去真是整个人都舒服了,胸口也不发闷了。”
卿孟祝:“见效哪可能那么快?你那纯粹是心理作用。”
老爷子却说道:“老祖宗传下来的方子自然好,我们年轻的时候,小孩秋冬一咳嗽黄痰,我们就上山砍竹子熬鲜竹沥,给小孩喝完就好了,比给他们吃药好。”
卿孟祝听着这熟悉的说法,心情颇为复杂地笑了笑。
他们熬了三捆竹子,才熬出几大碗鲜竹沥。
卿孟祝过滤好了,拿保温杯给老爷子装了一杯,剩下的装进密封罐里,又连密封罐一起放到锅里蒸,蒸好自然晾凉后,放进冰箱保存。
这样处理的鲜竹沥在冰箱里保存半个月应该不成问题。
眼看到了饭点,老爷子也不在他们家多留,高高兴兴地揣着保温杯就打车找儿子去了。
卿孟祝看着老人的背影,眼里带着羡慕。
正看着,一只手压在他肩膀上,转头却是明春晰近在咫尺的脸。
明春晰压着他的肩膀往屋里带:“吃饭了,我刚刚做了生炒鸡。”
卿孟祝:“用周哥给的酱做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