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场大比之中,台上台下加起来几千人,只有一个人熟悉规则。
那就是他。
翎卿用规则,针对的人不是百里璟,是他。
他以为翎卿不知道规则的重要性,不知道神骨是半神,贸然用规则杀人会受到处罚,于是他阻止了翎卿。
然后收翎卿为徒。
亦无殊忽然明白了,他那天面临的是两个选择。
一个,要不要阻止翎卿。
另一个,收谁做徒弟。
换而言之,他站在谁那一边。
如果只有第一个选择,在翎卿眼中,他可能只是单纯的想要救百里璟,也可能是为了阻止他动用规则杀人,进而被规则反噬。
但收徒就不一样了。
这件事里没有第二个解释。
百里璟提出的那个假设,估计他自己听了都不信,世界上哪来那么多伤害你是为了保护你的狗血虐心戏码?伤害就是伤害
不爱就是不爱。
而这里面还有另一个不符合逻辑的事情。
他选择收谁为徒,是他在选择,而翎卿和百里璟是被选择的存在。
翎卿会让自己沦落到这种境地中吗?
不会。
从他选择那些下属的方法就能看出来。好用的、忠心耿耿的,他就留下来,一旦产生背叛的心思,他会毫不犹豫地除去。
翎卿对这种行为深恶痛绝,不仅是背叛,还有侮辱。
——你温孤宴舟有什么资格在他和百里璟之间做选择?
没有。
任何人都没有。
温孤宴舟可以不喜欢他,可以喜欢别人,这样翎卿反而会高兴,但他偏偏选了百里璟,翎卿的仇人,把翎卿放在一个可以随便选择的位置。
这是翎卿所不能容忍的。
他无法忍受自己被挑选,也不觉得任何人有那个资格。
按理来说,他亦无殊也不该有。
这是特权,是殊荣,是翎卿从不曾给予别人的赏赐。
他允许亦无殊选择一次。
或者说,他早已经做好了决定,然后来拷问亦无殊的立场。
如果亦无殊选择了百里璟,那没什么好说的,双方就是敌人,在翎卿眼里,他就是百里璟的附属品,一个分支,甚至刽子手帮凶,翎卿会不择手段杀了他们,让他们生不如死,不死不休。
如果亦无殊……
从一开始选择的就不是百里璟。
那他就还是亦无殊。
再极端一点,翎卿本来就知道神骨不能用规则杀人这件事,他动用规则,就是在逼自己出手。
——这也是这个猜测能成立的前提。
翎卿好像知道某种未来,知道在那个点上会发生什么事,但事情存在脱轨的可能,他——亦无殊,和他认知之中的某个人不一样了,可能导致事情走向不同,所以他要用这种办法把事情拉回到正轨上。
他用自己当赌注,赌亦无殊会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