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这事儿成了,我们隔段时间收次货,你就能腾出空来做木工。”
谢知云以前没接触过木匠,看不出好坏。但今天集市上,好些人都夸那几个板凳做得好,他心里就有个大致的想法。
这会儿得了夸奖,他便更有信心,将自己的打算全说出来。
“大件儿不好弄,板凳、木盆、匣子这些就不错,还可以往上雕花儿,就跟别人做的都不一样。”
“啊,这样一想,卖木雕也不错,譬如簪子、小人儿,姑娘小哥儿肯定喜欢。”
说到这儿,他又想起个问题:“你会画花样子不?”
齐山诚实地摇摇头,爷爷就是村里普普通通的木匠,做东西以实用为主,从不费心搞稀奇样式,他自然也没处学。
意料之中,谢知云也不觉得失望,反而面带自豪:“没关系,我给你画。我虽然书念得不行,但画画却是获得诸多认可的。”
“好,都听你安排。我也会跟着学,别嫌我笨就好。”
“没问题!我们慢慢来,不急。”
说完赚钱计划,二人总算把目光重新放到竹笆上。
谢知云:“明天先去问问方老板,他若是答应,这些钱就留着收货。”
“嗯,那就不藏着了。”
谢知云提起一串铜板,乐得呵呵笑:“幸好今儿早上带了个麻布袋,不然都没地儿装。”
“往后铜板多了,就直接在镇上换成碎银,省得占地方。”
两人把成串的铜板收好,终于腾出手来整理新买回来的东西。
———
既然要去镇上,二人也没空着手,把驴棚旁晾的木柴驮了几捆到山下,拿草绳牢牢绑在板车上,方才出发。
沿途还载了两个走累的大婶儿一截,赚得三四个铜板。
冬日里要柴火的人户多,并不难卖,就是都不愿出高价,总喜欢挑毛病。两人沿小巷走,敲了许多门,一车柴最后才卖得四十文。
不过都是进项,也不嫌少,能买好几斤米呢。
俩人去过方宅一次,多少有点儿印象。不过小巷岔路多,还是费了番功夫才找着院门。
谢知云理理衣裳,深吸一口气,走上前拉住铁环,轻叩三下。
“来了!”
是个姑娘的声音。
谢知云松开手,退到一边安静地等待。
不一会儿,门便从里打开,一身量高挑的女子走出来看了看,问:“你们找谁?”
谢知云:“方老板在吗?我们有事儿想和他谈谈。”
“是大花!”
突然冒出一声惊呼,谢知云低头看去,这才发现女子身后还跟着个五六岁模样的小男孩,从门缝里探出毛茸茸的脑袋,满脸惊喜地看着被齐山牵在手里的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