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算是默写完了。”王美佳感慨过后,很快就将英语的事抛诸脑后。
上课时,看似认真听讲,实际上是在课本上描绘摸鱼。
孟繁看了她一眼,听了会儿英语老师现在在讲的内容,完全听不进去,这叽里呱啦的不熟悉的语言,同样是听了后面忘前面。
再看她自己的本子,上面抄了许多黑板上的内容。
听的时候“嗯嗯嗯”,这会儿再看,忍不住开始思索自己记得到底是什么内容。
她深深叹了口气,继续握着笔抄黑板上的内容。
好不容易英语课下课,她飞快地从抽屉里抽出数学习题本,开始做数学题,希望能找回一些信心,不然她真要觉得自己笨到没救了。
后面的课程照旧,她花了点时间将写好的文章都重新润色了一遍,然后写了两封信,一封寄去八卦杂志,一封寄到《读懂》杂志,请走读生帮忙,送到了学校外的邮筒里。
周五最后一节课,她早早地写完字,提前将它放在摞起来的书上,等老师一说上交,就立即起身,将写完的字交了上去。
之后跟其余同学一起,准备着回家。
回来这两个月时间,她已经逐渐回忆起了上一世初中时抢上车的记忆,快点上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抢座位,也是希望能有一个空一点的站立空间。
不然最后上车,全部挤在车门边上,那拥挤的状态,都是人贴人的。
这样的紧贴感,堪比高峰期的公交车和地铁,但后来的公交车,开车的时候都在平摊的面上,地铁更加,挤是挤点,倒也没有多少晃悠和颠簸感。
她家这边的路,还是纯纯的土路。
下课铃声一响,她立即飞奔下楼,快步往车的方向跑去。
最终还是没能比得上这时候经验丰富的同学们,没抢到座位,只占到了靠里的一个站位。
刚站定,她就听到边上传来声音。
“孟繁。”
喊她的人赫然是孟玉兰。
“你这么快啊。”
“昂~我是谁呀,肯定快的,”孟玉兰伸手,“把你的包给我,我帮你抱着,不然你拎着重。”
孟繁将手上的包递过去:“我的包不重。”
孟玉兰将包放在膝盖上,已经感受到了重量,问道:“你回去不带作业啊?”
孟繁靠在座椅边,与她说话:“周日还是中午过来,到时候回来做也来得及,今天带回去太重了,没必要。”
“反正你大伯母不检查,我妈有的时候还会问呢,”孟玉兰将书包抱紧,“那这周末我跟你一起出来吧,我也坐中午那班车。”
两人说话间,车上的人越来越多,还有比孟繁更不着急的同学。
人实在是太多,售票员站在底下大喊:“车后面的人往里走走,不要都挤在那里,让人上去。”
孟繁侧了侧身,让人从她身旁经过往里挤挤,看了眼外面,果然看到了堵得严严实实的入口处。
后面的过道也就是看上去不拥挤,实际上这条过道只能并排着侧身站两个人,再多一个就会处于极度拥挤的状态,所以并不能让出多少空间。
最后还是重新理了理学生们的书包,将书包摞到站不了人的地方,才勉强让人都上来。
最后售票员上来,车门差点关不上。
回去每个村都停一停,一批一批人下去,售票员就守在门口,一个一个收钱,收了钱再让人下车,基本不会有错。
走了几个村,车里空了起来,售票员才挤进人群,开始逐一收钱。
孟繁从孟玉兰手里拿过三块钱,跟自己的三块钱一起,交给售票员。
等到了两人所在的村子,又下了一批人,这时候车里还有人站着,但大多数人都已经坐在了座位上,跟她们一起下车的,还有同村的学生。
好不容易到了地方,大家都撒了欢往家里跑。
孟繁跟孟玉兰走在最后,一边说话一边慢悠悠往家走。
“这次回来之后,你之后真不回来了啊?”孟玉兰问道,见她点头,叹了一声,“那你是不是要带很多东西出去,到时候我提前去找你吧,帮你拎东西。”
“就几件衣服,不会带太多东西去,不然宿舍也放不下。”孟繁背着不算重的书包,走在重生后走过一次,却依然陌生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