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发时,张贺萍在蓉市车站转车。天旋地转混杂着人群的哭嚎尖叫之后,她才知道地震了。
走回东县的那天,她的鞋子被磨出两个巨大的洞,大拇指磨出了血。张贺萍不觉得疼,看着眼前化为齑粉的家,她甚至都哭不出来。
听人说见到和儿子长得很像的孩子在县城里帮忙,她马不停蹄赶到县城去,却扑了个空;听说学校下面还有许多人活着,她就又掉转方向,和认识的丶不认识的人们一起用手搬开一块块断裂的砖块和水泥板。
三天之后,废墟下的哭喊声少了很多。救援队抬出一具具冰凉的身体,张贺萍觉得自己的心是麻木的。她掀开每一张白布看,她日思夜想的面孔却始终没有出现。
看见陈怀蓉的时候,她才又活过来,才又真真切切感觉到自己还是一个活着的人,姑侄俩抱头痛哭,自此之后相依为命。可不知陈怀乐埋骨何处这件事,始终是张贺萍心里无法愈合的伤痛。
「那个时候在山上,还遇到琪琪老汉了。好像是被砸到了吧,反正脑壳也痛,腿也痛,啥都看不见,想喊也喊不出来。」说起灾难发生时的经历,陈怀乐没有什么太大的情绪波动。
「好久之后就不痛了,啥子声音都没得了。」停留在十九岁的男孩低头看着脚下流过的江水,心里说不上来的怅然。
陈怀乐的父亲早逝,自他记事起,母亲就不在身边。
婆婆总说爸爸是天上的星星,会保护着他;也总说妈妈过两天就会回来的。可从小到大,磕磕碰碰不少,也总见不到妈妈。
尽管如此,给他逢年过节和每年生日的礼物却从未缺席。张贺萍认的字不多,给孩子的礼物也不贵,没到节日和生日的时候,她总会给家里打好长时间的电话。
在陈怀乐的记忆里,妈妈是温柔又包容的女人。有时候淘气,婆婆会抄起扁担把他胖揍一顿,妈妈会在电话那头安慰他;打架打不过同龄小朋友的时候,妈妈会在电话那头哄他。
印象里,一年到头只能见到妈妈一两次,每次也就短短两三天。但每次,妈妈都会把他抱在怀里或拉着他的手,陪他读书,给他带许多小东西和小零食。
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张贺萍带陈怀乐和婆婆去广州。在那里,他照了那张照片,收到了刻有他名字的保温水杯。
地震前两天,张贺萍来电话说要回趟家,陈怀乐专门给老师请了假,坐车回到东县,就为了见母亲一面。
霓虹灯把江水染出好看的颜色。陈怀乐没告诉母亲,在被山石砸中的瞬间丶在濒死之际,他曾喊过成百上千声妈妈。
十二年间,出现的新事物太多,对于陈怀乐而言,一切都是陌生又有趣的。
回到东县是来不及了,陈怀蓉给哥哥找了网上的图片和视频,告诉他曾经的家乡现在是什么样子;张贺萍想给儿子买部新手机,陈怀乐拒绝了,「妈,我明天就走了。」
这句话说得像要出远门一样轻松,张贺萍没说什么,却执意买下那部新手机。
时间比江水流淌的速度要快许多,次日正午刚过,张贺萍家的门便被扣响了。
「时间快到了。」姜泠站在门口,轻轻说道。
「还有五十分钟。」陈怀乐看了一眼白墙上挂着的圆盘锺,邀请来人进门,「进来坐坐吧,我妈做的芋儿鸡最好吃了。」
「不必了。」姜泠拒绝,「我就在楼下,时间到了再来。」
张贺萍很久没有做过饭了——她的体力精力也不允许她再长时间站在那儿。饶是如此,她还是倔强地站在厨房里和陈怀蓉一起忙活。
听见姜泠和陈怀乐的对话,她控制不住地流眼泪。陈怀蓉在一旁默默叹气,轻轻帮姑姑擦去眼泪。
「乐乐,吃饭了。」陈怀乐看见妈妈脸上挂着笑,他庆幸母亲没听到自己和姜泠的对话。
逝者无法进食,陈怀乐却还是不停地夸着面前的菜有多好吃。
他突然想起某一次妈妈回广州前对他说,有时候撒谎是出于一种爱。那时候他不理解,觉得撒谎就是撒谎,没什么可找补的理由,但许多年后的今天,他竟然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
姜泠再来的时候,屋子里的人都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之胖和老郑没来,他们说见不得这种离别的场景,所以只有韩谦丶卫斯诚和凌岓跟着上了楼。
「乐乐,你好好走,要是有下辈子,莫做我的小孩了。」张贺萍本来笑着的,说到这里,眼泪骤然决堤。
「妈,你和妹妹都保重。」这是陈怀乐最后留下的一句话。
破旧的杯盖仍旧在茶几上放着,姜泠把那根象牙色的骨头还给了张贺萍。
「这是属于他的,您收好。」她向来不会安慰人,即便心里泛起难过的情绪。
「谢谢你们。」张贺萍接过那根骨殖,对着姜泠他们鞠了个标标准准的躬。
回酒店的路上,洪钟来电话说韩琮醒了,精神也好了,众人这才松了口气。
韩仲先嘱咐韩谦把一众人带回巴那,要郑重其事地表达谢意。姜泠和卫斯诚说还有别的事情,没法和他们一起回去。韩谦当晚便在蓉市请他们吃饭。
一顿饭吃下来,韩谦心里那点儿不满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卫斯诚更是和凌岓丶之胖称兄道弟起来,还拿出一瓶古法酿造的老酒请众人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