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在风陵渡与她重逢,不仅是她有些认不出枯黯的他,元无黎也险些认不出狼狈的窈窈了。
原本圆鼓鼓的小肉脸,变得又瘦又窄,下巴特别尖,显得一双大眼睛格外大得突兀。
那时她不到八岁,一个人,不知凭了何等毅力,不知吃了多少苦,从平城跋山涉水来到风陵渡,来到了他的身边。骨瘦如柴的孩子,头乱糟糟的,脸色蜡黄,眼球都有点凸。
元无黎每每回想起来,都不由得心悸。
心头闪过千万种不好的可能——万一她路上有个什么闪失,该怎么办?
如果,不曾逢她……他又该怎么办。
但她现在就在这儿,在他眼前,这比什么都能让他心安。
还好,这几年她将身体养了回来,再不似当初落魄狼狈。
柔和的阳光笼罩她周身,斜打在她半张脸上。元无黎忽然意识到,褪去了稚子圆润的幼态,她的五官愈立体了,鼻子挺翘,眼也深邃。
此刻她正手握木工用的刨子和凿子,一下一下打磨着什么物品,细致又认真。
元无黎收回目光,嘴角漫上一丝不易觉察的微笑。
——等等?
木工用的刨子和凿子?
他蹙眉,再次望向窗外,这次看清了——她就是在做木工,身前摆了许多木头零件,他依稀能辨出轮子的部分,还有酷似杌凳一样的结构。
“你在做什么?”元无黎扬声,冲窗外道。
窈窈闻声,仍大大咧咧地叉开腿蹲在地上,抬手擦了擦额前的汗。
“在给殿下做一样东西,”她露齿而笑,“嘿嘿”几声,道:“想让殿下的出行能稍便利些。”
周筠指点着,笑问:“轮子,杌子……你该不会,是想拼装成一个,能如车轮一般转动而行的椅凳?”
“正是!”窈窈高兴地回答。她听闻有人曾把胡椅与木轮组装在一起,制成了“轮椅”,便也想为元无黎做一个试试。
她虽抬了头,手里的动作还没停,习惯性地高举起凿子往下落。
“哎呀——”凿子落歪,砸在了她的脚上。
元无黎心一紧,刚想问她痛不痛。
周筠却先他一步开了口,揶揄道:“悠着点儿,笨手笨脚的,可别辛辛苦苦打了个轮椅,没给元彦肃用上,倒先给自己派上用场了。”
他与元无黎交好,平时又随性惯了,称呼元无黎的字而非敬称,众人也都见怪不怪。
“周大哥,如果你的舌头需要‘直中绳’,我这儿工具全乎,不介意帮你这个忙。”窈窈反唇相讥。
元无黎听着周筠爽朗大笑,心里突然有点说不上的别扭。
她与周筠统共也没见过几次,怎么就“周大哥”、“周大哥”地叫得这般亲切?
她最近好像,都不怎么叫他阿黎或者哥哥了,天天“殿下”长、“殿下”短。
某人心里不大平衡,便面无表情地道:“你现在这会儿,不是应该在练功?”
窈窈心虚地抿了抿嘴。她一直在跟着白银财宝学习武功,迄今只学了个花拳绣腿,不太有长进。她原想着如果自己强大了,就可以与殿下并肩“作战”,奈何武学方面天资驽钝,除了一身蛮劲儿,别无所长。
周筠是见过她练武的,再外行的人都能瞧出她的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