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好了葱油,便要炒熟芝麻和花生,这花生还是大伯娘家种的,给他们送了些。炒熟的花生要磨成粉,在家里是磨不了的,需得拿去村里的石磨那磨。
磨好后把花生粉混上白面,又揉了些葱油进去,加了些糖丶盐和花椒粒磨的粉,还磕了几个鸡蛋进去,又倒了足足的熟芝麻粒,混匀后就可以擀了,这都得带去余家烤,余礼想着干脆一盆子全带去余家,到那再擀小。
李铭川看着他折腾麻烦,同他说:「要不咱们也砌个窑炉,你爱做这些总得要的。」
余礼心念一动,这倒是个好法子,只是这做炉子不是一日两日,两人还是先去余家烤这一回。
付清听他说了,忙洗手帮他一起擀,余雪也在边上凑热闹。他们擀得扁平,现在看着还不像牛舌,但若是烤熟了,上了些颜色,会好看很多。
烤好后自得让家里人试试味道的,烤出来的牛舌饼因着有鸡蛋和红糖的颜色,色泽比金黄色暗点,看着特别有胃口,大家一看都知定是好卖的。
等一吃更是停不下来,里头放了足足的油,咬一口酥的掉渣,在嘴里嚼两下又融进了嘴巴里,虽说放了糖又放了盐,但吃着是咸口的,还不腻人。
因为油多,若是镇上油水多的人家,怕是吃几块就吃不下了,但农户人家是不会有这样的,只有舍不得吃的。
只定价有些问题,这里头油面都多,各种成本都不低,而且这种饼子不像糕点,糕点能一块一块卖,这种饼子多是一盒一盒卖的,但家里没那么些的盒子。
余家的余厨子丶馀风和付清在吃这方面都说得上是见多识广,给余礼出了主意。
「看看能不能找个什么包一包,四块一包的十个铜板,八块一包的十八个铜板,这东西是用来过年都好吃的,应是有人舍得花钱买的。」
过年是许多人捏不紧钱袋的日子,要充脸面要犒劳自个儿,都舍得在这时候买东西,余厨子从前就是这样的。
现下的问题就是拿什么包了,余礼道:「家里还有不少玉米杆子,能搓成细绳,只是光用绳子也包不了,这饼子油多,拎着会沾满手的油,这都好说,若是路上掉了,更是大问题。」
几人商量了半天,没有很好的办法,李铭川都准备明日去镇上买些油纸了,但那价格昂贵,在村里卖不合算,余礼最后还是决定,用叶子包。
家里还有些玉米叶,但包一包要两三片,还是在余家又拿了些囤着的箬竹叶,才看着够。
余家不大的堂屋里大家一起动手,不管妇人哥儿还是汉子,包的包,搓绳的搓绳,绑的绑,边做边说说笑,热闹极了。
第29章年前
卖牛舌饼自是不用这么些人出马的,余礼给余家留了两大包,又给大伯家送了两大包,自家也得留个两大包,其实能卖的也就十来包大的了。
余礼专门留了几块没包,就等着若是有人想试试味道,掰一些给人尝尝呢。
李铭川给余礼裹得严严实实的,才陪着人出了门,这饼子不像糕点,糕点能当早食,这就是个零嘴,卖得必是比先前慢的。
余礼本有些许着急了,这个花的本钱多,若是卖不出去要亏不少。
李铭川安慰他:「卖不出去就咱们自己吃,我可爱吃呢。」
余礼想想也是,不少人过年还买酒买啥的,自家多吃些饼子也没啥。
这么一想也不急了,但两人还是卖力吆喝着。
路过村长家时,村长媳妇推了门过来问他们:「川子,礼哥儿,今日是卖的什么?」
余礼拿了一块给她试:「婶子试试,是牛舌饼呢,过年在家吃和送礼都好呢。」
村长媳妇吃了一口,当下就拍了拍手上的油,道:「怎么卖的?给我拿两包。」
村长家人丁兴旺,过年往来也多,定是各种吃食都要备一些的。
余礼和李铭川对视一眼,道:「婶子喜欢拿去就是了,之前帮了家里那么多忙,这点小吃食哪能让婶子出钱。」
不是他谄媚,确实是村长一家帮了他们许多,再一个以后在村子里生活,定是要仰仗村长的。
但村长能被推举成村长,一管就是十几年,大家都服他,也正是因为他家里人从不主动占人便宜。
村长媳妇忙说:「这可不行,你们既是出来做生意就没有不收钱的道理,别说天气这么冷,你们受了这些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