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豫州水患治理的很顺利,豫州百姓很高兴,朝廷很高兴,但是有一个人却不高兴。
李应樾怎么也想不到,事情会变成这样。
他放流言出去是为了逼迫废太子,同时也把公仪琢从国师之位上拉下来,但是现在算怎么回事?
大街小巷都是李应棠和公仪琢的话本。
这是正经百姓吗,正经百姓会干这样的事吗?
关注的重点是不是太偏了一些?
不过写的确实是挺好看……
不对,现在最重要的也不是这件事,还是豫州水患。
裕王府里,李应樾的书房内,除了他之外还有一个老者,这老者不是别人,正是工部尚书高嵩。
工部尚书高嵩今年已经六十五岁了,头发花白,一脸菊花似的褶子,再过几年就能告老还乡,颐养天年了。
但是他现在却明显很是紧张,额头上满是冷汗,「王爷,派去刺杀的人失败了。」
只是豫州的地方官胆子再大也不敢贪污那么多修缮河堤的钱款,更不可能这么多年不被发现,之所以能做到,自然是因为上头还有人。
贪污的那些菜银子也就三成留在了豫州,另外的七成则是进了工部尚书和李应樾的口袋里。
李应樾冷冷道:「失败了一次,你不会再派人去刺杀第二次,第三次,不然就这么等死吗?」
「是,是。」
高嵩道:「可是下官手里实在是没人了。」
先前李应棠查封的那个庄子就是他开的,庄子被查封,拔出萝卜带出泥,其他人也一并被李应棠清理了许多,他手底下实在是无人可用了。
毕竟他只是一个文官,不是武将。
李应樾道:「我再拨给你几个人,这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绝对不能让穆越廷和大祭司活着回到京中。」
高嵩要到了人就告辞了,他为官多年,自然也知道这件事的重要性,一旦穆越廷治完水患压着豫州的那些地方官进京,供出他来就麻烦了。
这些年都是他代替裕王做事,但是真要把他抓起来,他却不敢供出裕王来,他家人的命可都捏在裕王手上,到时候只能由他自己一个人承担下所有的罪责。
他现在很是后悔,当初为什么要上裕王这条贼船。
他从裕王府的角门偷偷溜走上了一架小马车,完全没有注意到角落里有一双眼睛在看着他。
很快,孔雀宫中的李应棠就收到了消息。
「裕王开始急了。」
公仪琢有些不解,「你现在不是已经有不少裕王犯罪的证据了吗,为什么还不揭发他?」
这些时日云崖和萧靖安也通过香灰这一线索,抓到了在春典上动手脚的那个假神侍,人证和物证都有了,完全可以指认李应樾。
李应棠抱着他亲了一口,「他现在犯的这些事还不足以致命,那老皇帝这些年越发『心慈手软』,顶多也就是把李应樾贬为庶人,只是这样怎么能够。」
「而且,」他唇角勾起露出一个阴恻恻的笑,「斩草要除根,还有很多鱼没有钓上来呢。」
公仪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