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能进入苏府已是万幸,倘若能娶苏清苓是再好不过了。
“我虽然答应了他可以住进苏府,但其他的事等到殿试结束,看他是否有资格成为我苏府的女婿。”他的语气沉稳而坚定,让人无法反驳。
“就算他殿试不如意,女儿也只喜欢他,这辈子只会嫁给李星河一人!”苏清苓不满父亲这只注重名利的模样,出言反驳。
听见争吵声,李冬也出来了。
“在吵什么呢?”紫竹扶着夫人坐下。
“娘,爹爹他凶我!”苏清苓跑过去,站在身后,撒娇道。
“好了,你年纪也不小了,到了嫁人年纪,但父亲是关心你的。”李冬摸着苏清苓的手,安抚道,“常光,你也不要太严苛了。”
苏常光:“我严苛,还不是为了她!”
李星河自然明白苏常光的顾虑,便恭敬地说道:“苏大人,我明白,我定当全力以赴,不负您的期望。”
李冬对李星河的印象不错,待人和善,温润却有骨气,若是将女儿托付给他也未尝不可。
苏常光脸上依旧不是什么好脸色,保持着一脸正经,“我还有事,先走了。”
直到转身离开,才忍不住露出一丝微笑。他在心中暗自想着。
还真没看错他。
-
暮春四月,阳光明媚,微风中带着淡淡的花香,涣西城外海棠花还开着。
今年殿试在四月十二,殿试是由皇帝亲自面试,其规格之高,意义之重,不言而喻。
殿试需要考的内容极为繁杂,不仅考察士子们的学识,更考验他们的应变能力、思维逻辑以及对治国理政的见解。
李星河步入宫殿,心中虽有一丝紧张,但更多的是期盼。
无论如何,他只能赢。
他昂首挺胸,眼神坚定,向着皇帝所在的方向走去。行完大礼后,便听皇帝提问。
一早就听说李星河是这次的榜首,皇帝饶有兴趣地问:“朕欲兴农富国,卿以为当从何着手?”
考题无非就是治国理政,要这天下百姓兴旺,国家富强。
李星河答道:“陛下,兴农富国,首在重农。其一,需劝课农桑,设立农官,于各地教导百姓新的耕种之法,如选育良种、合理轮作,以增粮产。
其二,修缮水利设施,疏浚河道、修筑堤坝,使农田灌溉无忧,旱涝保收。
其三,减轻农税,丰年稍征,灾年则免,让百姓安居乐业。如此,农兴则国富,仓廪实而知礼节,百姓富足,国家自能繁荣昌盛。”
裴理也在大殿之内,对李星河的回答也很满意,不愧是写出让他赞叹诗作之人。
大殿之上,皇帝原本坐着,眼里流露出赞叹,觉得李星河回答不错,颇有见解,起身站在李星河面前。
走近一些,皇帝继续问道:“朕求贤若渴,奈何人才难辨,如何能选得栋梁之材?”
李星河思考片刻,依旧从容回答:“陛下,选才之道,在于多途并举。
一为察举,令各地官员举荐贤能,以品德、才学为标准,且举荐者需对被荐者负责,若所举非人,当连坐处罚,以保举荐之慎重。
二为科举,以考选才,考其经史子集之学识、策论时务之见解,确保选拔出有真才实学者。
三为试职,对于初入仕途者,给予小职试用,观其在实际政务中的表现,能者升之,庸者黜之。同时,陛下还可广开言路,让人才有机会展现自己的见解与才能,如此必能网罗天下英才,为陛下所用。”
“好!”皇帝转身重新坐了回去,“你可以先去外面等着。”
“谢陛下。”李星河拱手作揖,然后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