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本事你现在再来一次啊!
这波还没平,大队长又丢下了另一个重磅炸弹:“公社批准咱们大队修学校了,从明天起,一家至少出一个人来,咱们得趁地没冻硬的时候尽快修好。”
这简直是一块巨石投入本就涟漪不断的湖面,从队员到知青,纷纷议论开来。
第50章
婆婆,我见你风韵犹存……
建学校那可是大事啊!
村民们虽然说不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之类文绉绉话,但是这片土地持续千年的重读书考试风气,到底是影响着生长于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
以往大家嘴里口口声声说读书没用,那是用来贬低知青的,轮到他们自家孩儿身上自然是另一种说法了。
更何况以往村里没几个娃儿上学,那是因为十里八乡的只有公社上有一个学校,隔得天远地远,娃儿要是去了家里的活儿就一点都没办法搭上手了,再加上学费又实在高昂,所以除了大队长一类家中条件确实不错的,很少有人舍得。
现在有了这个条件,谁愿意叫自己的孩子当个睁眼瞎?
而且没听大队长说嘛,因为是自己村的学校,学费可以直接拿工分抵!
再听到学校也会招收其他大队的学生,村民还来不及反对凭啥叫外人占便宜,就听见大队长幽幽的补充:“从他们收上来的学费可以补贴大队,减免我们自己孩子的学费或者给大队换农具猪崽。”
队员们一瞬间变脸,热情洋溢地说:“那再好不过啦!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我们当然欢迎其他的大队的孩子来咱这上学。”
“对啊对啊,多来点,来多点。”
“对啊对啊,读书好,娃娃们得读书。”
大队长冷笑一声。
知青们则是想的另一件事:办学校总得有老师吧,他们好歹是从大城市来的知识分子,当个村小学老师还不是绰绰有余?
主要是地里的活儿真的太累人了!当老师再怎么累,也比天天顶着太阳干农活好吧?
但谁都不是傻子,他们知道当老师好,那些人老成精的大爷大娘难道就不懂这个道理?
放屁!他们东风大队的人,屁股下都挂着俩算盘!走路都噼里啪啦打着转!
当即有人问:“那这老师选谁当?”
按常理,老师当然得选学问高的,但要真的按学识来,村里的大姑娘小伙子们有几个能比过知青——老师这样的好活儿,也不能叫这群外人全占了吧!
这个他们几个村干部也商量过,大队长回答得很痛快:“倒时候按考试成绩来,知青和村民分别排名,各取三个。”
这倒也行。
毕竟他们只是不想叫外来的知青们占了全部的便宜,但你要说全部老师都从他们本村的挑……自家人知自家事,自己村里的人他们还不知道对方有几斤几两?
——主要是教的还是他们自家的娃儿,老师要是选得太差了,这坑的不还是自己嘛。
大会很快散场,但带来的影响却像是雨前的云层,久久地在东风大队上空酝酿。
谁不想让自家孩子当老师?平日不用像他们一样苦哈哈在地里刨食也是满工分,有时候还会有补贴,这样旱涝保收的松快活儿,村头傻子都阿巴阿巴地想插一脚!
尤其是家中有年龄合适、学识也勉强说的过去的人家,那叫一个暗潮汹涌——比如孙婆子家。
“赵三柱那个老东西,这么大的事也不和我说一声!”孙婆子骂骂咧咧,“你可是他亲侄子,这不该拉自家人一把?”
倒时候老二当兵老三当老师,她一个寡妇拉扯出两个不用在地里刨食的儿子,谁看了不说一句她孙小花牛逼?
刘凤娟那个死老婆子和一群人抓个贼的名头还算个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