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聿十三从军,之后长达七年的时间,一直在边关奔波,偶尔回一趟京都,回来的时间也短,不会久留。
要不是及冠后被留在京都,京都的官员还不一定认得全。而京都的官员都如此,就更别提京都以外的人了。
所以这次暗访,就算京都的消息不慎走漏,有唐家做掩护,官府的人一时半会也怀疑不到宗聿身上。
这是宗聿的优势。
可眼下这个优势随着耶律苏和的出现,随时都有可能消失。
地方官员不认识宗聿,耶律苏和认识。就如同宗聿认得他一样,他们两个人在边境上掐架多年,早已是水火不容,把对方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宗聿前世就是死在耶律苏和的算计中,他在虞朝有一个位高权重的内应,这人在后方替他做了很多。
战场上的算计加上极为精妙的机关阵法,致使宗聿兵败如山倒。
那时的宗聿死的不明不白,重生后也复盘过当初的那场战役,理应不该如此。他一直没有找到突破口,而眼下耶律苏和的出现把迷雾撕开了一道口子。
平川巡抚以及唐家。
一个认识耶律苏和,一个擅长机关暗器。
不过这个怀疑的念头很快就被宗聿压下去,唐家和江瑾年关系匪浅。前世他死后,江瑾年为他报仇,带兵出征。
如果唐家真的棋错一步,从而步步皆错,江瑾年不会一无所知。而他只要知道,就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宗聿去送死。
而且这一世的唐诀是因为他们才来平川接触周宣,上一世这个时候,他并不在这里。
只不过周宣想和唐家做这笔生意是事实,眼下没成,不代表之后也不成。
前世开战是在三年之后,这中间有别的变故也未可知。
耶律苏和的出现让本就不平静的平川掀起涟漪,宗聿叮嘱唐诀之后和周宣联系时,要格外谨慎。耶律苏和不是善类,在这微妙的时候,他的出现可不简单。
唐诀听过耶律苏和的大名,知道这位狄戎的大皇子近些年在边境上侵占他们的领土,他对这种人必然是没有好脸色,连带着对周宣都嗤之以鼻。
“我们现在和狄戎只是休战状态,双方的兵力都还在边境上对峙,耶律苏和真是胆大妄为,竟然敢一个人来平川。”
宗聿他们已经回到客栈,唐家的护卫全部守在外面,确保附近没有耳朵。
青州和狄戎之间隔着一座城池,前两年战事一吃紧,青州也会受到影响。
唐诀心中愤恨,眼珠子一转,计上心头:“宁王殿下,你既然发现了耶律苏和的行踪,不如我们把他抓起来?”
宗聿摇头:“他未必是一人前来,我看他和周宣只怕不止是认识那么简单。这平川的水越来越浑,我们贸然出手只会打草惊蛇。不过既然他都送上门了,断然没有让他离开的道理。”
如果耶律苏和只是入虞朝境内游玩,宗聿把他抓住可能说不过去。但眼下他是勾结虞朝的官员,意图颠覆虞朝的政权,宗聿多的是留下他的理由。
“那可需要派人盯着他?”唐诀问道。
这怎么说都是一条大鱼,要是丢了可就不好了。
宗聿抬手制止了唐诀的这个想法,耶律苏和不好对付,他心思深沉,本身也是武艺高强之辈,贸然派人盯梢,若是被他发现,得不偿失。
可若不盯着他,宗聿又放心不下。
江瑾年给二人倒了一杯茶,打手语道:唐大哥,周宣可有说唐家的这笔生意雇主就是他本人,还是另有其人?
唐诀不懂手语,宗聿充当翻译。
宗聿和江瑾年离开后,唐诀又和周宣聊了一些生意上的事,知道的消息更多。
唐诀道:“他倒是没有明说,但我听他的意思,这笔生意不是他做主,背后应该还有人。”
江瑾年了然,道:那有可能是耶律苏和吗?
宗聿随之侧目,唐诀心里咯噔一声,手指颤了颤,道:“不会吧?”
如果周宣背后的人是耶律苏和,唐家做成这单生意,拿到东西的耶律苏和会对付谁,答案不言而明。
狄戎一直不甘心当年输给虞朝,如今的国君更是当初送来的质子,耶律苏和的身份也一直被人诟病。
他们两父子都仇恨虞朝,一旦他们得到东西,边境的大军就会成为他们的靶子。
宗聿面色微僵,前世的一幕幕在脑海中闪过,江瑾年猜的不错。
唐诀见宗聿面色不虞,想到生意促成的种种后果,背后一阵恶寒,道:“那现在怎么办?”
宗聿敛去心中的那些不快,这一世一切还没有发生,他还有时间去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