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行何日再相逢,珍重春寒客里身。
万愁千恨言不尽,临行一语意重深,莫忘了求亲早到祝家村。”
台下的观众们听着她的歌声,恍然见感觉真的看到了祝英台殷切期盼的模样。
但大家的心始终高高悬着,因为《梁祝》是个家喻户晓的故事。
所有人都知道接下来会生什么。
“朝思量,暮思量,一别长亭岁月长。
卧病在床君知否,满天星斗夜初凉。”
告别的曲调落下帷幕,整个故事也到达了英台抗婚、哭灵投坟的最高潮。
祝英台的父亲逼她嫁给家里有权有势的马文才,英台抗婚不嫁。
此时梁山伯从师母处得知英台女儿身的真相,满怀希冀地前来提亲。
却得知祝英台即将嫁给他人,顿时一声惊雷好梦碎。
两人楼台相会,最后一次互诉衷肠。
梁山伯肝肠寸断,只得一句:
“花轿抬你马家去,秋风送我赴黄泉。”
二胡和钢琴此时都到了最高昂悲切的曲调,钢琴的每一个重音都敲在在场每人的心上。
梁山伯回家后不久便病故,祝英台得知后立即下定决心,要与他不求同生求同死。
一边是送葬哀乐声声碎,一边是迎亲喇叭朝天吹。
一边是冷风吹落千滴泪,一边是暖酒醉人笑开眉。
英台在人世,山伯已作鬼,生死难隔心相随。
在这种有着回响的礼堂里,听现场演奏的感觉是和听cd完全不同的,感染力要强出不知多少倍。
在极尽凄切哀婉的曲调中,稍微感性些的观众眼睛里早就有了些泪花。
陈锦之却忽然噙着泪眼转身面向观众,配上她的一袭红妆,恍惚间像是穿着嫁衣一心赴死的祝英台真的站在了舞台上。
她随即颠倒众生地一笑,唱出了本场她的最后几句词:
“我盼你来把红烛点,盼伱来喜酒饮同杯。
盼你来伤痕共抚慰,共向苍天问是非。”
碑飞墓裂响惊雷的一段结束后,原本曲子应该到了再现开头春日那段轻快柔和的阶段。
也就代表着梁祝两人双双化蝶,故事到了该浪漫主义结尾的时候。
苏成意手上却一顿,随后扬起手大开大合,曲调骤变,只觉一阵说不出的悠扬大气。
虽然直接换了一曲子,但过渡段无比丝滑,显然出自高人之手。
所有观众显然都没意识到还有这一出,顿时克制不住地出了惊叹声。
“我靠,这是即兴挥吗?”
“肯定不是,钢琴也跟上了。”
“好耳熟啊,是不是纠结伦的??”
“是,好像是《菊花台》!”
“。菊你大爷!你个假粉丝,这是《兰亭序》!”
“这歌用二胡拉出来好好听啊呜呜呜呜。”
拉到约定好的唱段时,苏成意放下二胡,站起身来,从陈锦之的手上接过话筒。
只剩下了楚倾眠的钢琴伴奏,于是环境骤然显得安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