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晨间,杜时笙与巧环在厨房忙活花糕食谱,为食肆试做些花糕,也当作赴葛萨之约的拜礼。
「小娘子这花糕做的真好看,让人都舍不得吃了,便是宫里御赐的,也不过如此。」巧环一边学着,一边忍不住赞叹杜时笙的手艺。
杜时笙只知葛萨是胡人,并不知他是否在饮食上有何禁忌,是以,只能做些茶菓子带去。
「这茶菓子是五感艺术,听丶嗅丶触丶味和眼观都同样重要。咱们今天做的这个茶菓子叫做四时之美。」杜时笙一边教巧环,一边讲解道。
「四时之美……难怪小娘子做的皆是花的模样,春之桃花丶夏之荷花丶秋之菊花丶冬之梅花,四种花卉代表一年四季,是这样吗,小娘子?」巧环端详着几样花朵,问道。
杜时笙笑着点点头,于吃食上,巧环的机灵劲儿便显现出来了。
「做茶菓子时,最重要的便是耐心和细致,只要在拍丶揉丶捏丶压丶夹丶挑……这每一道工序上皆严谨细致,做出的茶菓子必然是色香味俱全的。」
杜时笙细细地给巧环演示了一遍。
巧环认真瞧着,渐渐地,她圆圆的脸上绽出了笑容,两颗小虎牙也露了出来,问道:「小娘子,我能尝一个吗?」
杜时笙忍不住轻旋了梨涡,这些时日,她早已发现,巧环是个不折不扣的吃货,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她才能在厨艺上一点就通吧。
杜时笙拿了块荷花菓子给巧环,说道:「尝尝这个,味道与御赐的比起来又如何?」
巧环咬了一口,眼睛一亮,赞道:「小娘子做的真好吃!香甜不腻,口感绵密,茶香味道又很是独特,定是比御赐的还好吃!」
说完,她又羞赧地补充道:「我只见过御赐的,却没吃过。」
杜时笙见她那副满足的模样,抿嘴笑了笑。
杜时笙不曾逼着巧环给自己讲凌王府的种种,毕竟谁也不想回忆悲惨的记忆。但是,通过巧环的只言片语,还有她刚来那日身上的伤,杜时笙大致推断,她应是凌王府的三四等奴婢,是华岚郡主屋里的丫鬟,因为性格有些大大咧咧,被华岚郡主所不喜,因此才会被选做替身。
实则,凌王庶子李淇因莺儿惨死,被柳士枚所杀。凌王大怒,不仅遣散了书塾的寒门学子,还将家中相应奴仆一并发卖。巧环因为替郡主祈福之后,王府便发生如此祸事,被视作灾星,仆婢管事狠狠将她鞭笞了一顿,与其他人一同发卖了。
而后,她又因清明祭祀那日与杜时笙的一面之缘,被她买回。两人的缘分,当真是应了那本梵文书的名字——因缘际会,和合而生。
杜时笙看着巧环吃花糕,对她说:「你现下同我学厨,日后食肆开张了,你要与我一同去食肆,那时,可就须得你自己去做菜丶做花糕了。」
「小娘子,真的吗?」
杜时笙的话,似是在巧环面前点亮了一盏明灯一般,巧环整张脸都被照亮了。
申时,杜时笙提着茶菓子,来到了夷和坊。
夷和坊是来大稷朝的外邦人常居之处,也正因此,才得名「夷和」二字。
大稷朝近百年国力强大,国富民安,对外邦文化包容四海,兼纳百川,因此外邦来经商,留学和居住之人日益增多,夷和坊也逐渐热闹异常,烟火气十足。
葛萨的请帖上写的不清不楚,只说明晚来见,却并未说明何地,杜时笙到了夷和坊坊门口,便有些踟蹰。
葛萨既未来接,也未派人来接,杜时笙只能瞧着各种肤色,各色服饰之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
杜时笙打算硬着头皮去问,只是这些人中鲜少见到汉人,选了半天,只选了一位身着白色法袍,束玉带,脚穿靴子的大胡子老者,似是景教司祭。
杜时笙一字一句地询问他,是否认识一位叫葛萨的胡人。
老者竟然听懂了杜时笙的话,回答说,葛萨是坊中名人,在香梧街开了肉店,葛萨也是他的朋友,最是讲义气。
那老者说完,还竖起了大拇指。
他口音极重,还羼杂几个英文单词。这自然难不倒后世穿越而来的杜时笙。杜时笙见四下没有相识之人,便用英文回了句「谢谢」,也竖起了大拇指。
老者惊讶异常,双手合十感叹,谢天谢地,这是他遇见的第一个会讲英语的小娘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