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巧儿欲经营铺子,远离长乐镇,选了离这比较远的溧水县的一个小镇,杏酒镇。
因着陆横的事情,尽管苏屿最后没有追究,允了卫巧儿回来裁缝铺,但家长里短的,乡里邻里的住着,免不了有人指指点点地说她。
「经常被人说,我就老是想,然后自己就跟自己过不去,想换个地方,重新开始,我娘也支持我,所以我没什么顾虑的。」卫巧儿道:「而且跟着苏掌柜,我也放心的,我们娘俩省吃俭用,再稍微朝亲戚借点,堪堪够,这不就来找您了。」
「非常欢迎你加入金裳阁。」苏屿笑道。
卫巧儿是一个很坚强的人,苏屿无疑很敬佩坚强的人,她是慕强的。
「谢谢苏掌柜。」卫巧儿由衷地感谢苏屿,她是她的贵人。
「经营靠自己,罗氏裁缝铺的生意这么好,有你大部分功劳,我相信你有能力,在杏酒镇富甲那一方。找张大明就好,他会跟你说清楚该如何做的。」
签字画押,张大明派人尽快去杏酒镇租铺子开始,卫巧儿也收拾着,挑着小院儿准备搬家,等到时候安定了,把这边当然房子一卖,就再也不回来了。
卫巧儿不是第一个,在那之前,苏屿已经签了二三十个了。
尤其是在每个乡镇限一个的情况下,富饶的小镇不少人抢,偏远落后些的小镇无人问津,离长乐镇近的小镇,差不多都已经有人占了。
齐家小院正在修缮着,整个院里都铺上了青石地砖,青梅树也给砌了一圈小围墙,尽管在秋临冬,却看起来生机勃勃,那是对生活的希望。
苏屿踏进小院的时候,不少帮工恭恭敬敬地给她颔首示意,树下桌上的碗里,放着几块小饼,中间写着喜字,看起来很是喜庆。
「叶家那丫头定亲了,就跟之前她娘打听的那胡郎中家的老二胡不言。」孙妈妈解惑道,喜笑颜开。
苏屿点头,「是喜事。」原是如此。
成婚是一生中的大事,苏屿亦替叶盼婷高兴。
江浦苏府必备的东西已购置差不多齐全,其馀到时住着再添即可,前两天已经打扫好了,只待主人入住。
最让苏屿欣喜的是,从决定租开始,她找工匠打造的拔步床月底就可以完工,尽管赶了些,可能也会粗糙了些。
她摸着齐珩给她做的一圈围栏,笑着想他那时的模样,像个得心应手的木匠,竟一时有些舍不得。
罗氏替苏屿专门算了搬家的良辰吉日,齐珩说走就走,也不说替他算一算,他的衣服不多,多的是书,满满装了几大箱。
「那就等良辰吉日再搬。」苏屿应,事实上,等到那日,她的床也做好了。
「也不知这搬走,几时还能再见到你,我的屿儿。」老太太有些伤心,一下子眼睛蒙了层雾来,拉着苏屿的手不撒,像刚来的那一天一般。
「半月回来一回能成不?」苏屿笑着埋怨叹气,「让您跟着去您又不去。」
事实上她真无东西可搬,只有刚来的那几个樟木箱子和一个装首饰的官皮箱,如今里面空空如也。
临近九月底。
两辆马车是新买的,停在巷子口,很简洁,只是帘子的颜色是苏屿精心选过的。
由此她和桑宁的行李还是牛车拉过来的,芙蕖没什么东西,而同去的张大明忙得头脚倒悬,新招的徒弟还不是很明白,很多事需要他亲力亲为。
不过短短半年,张大明成长惊人,跟着苏屿学了十成十,都可以带徒弟了。
苏屿给他涨了工钱,今后是跟着她去县城的,这边的活计尚且交给新招的人,他还在交代着,行李还是他姐夫给送来的,传话说晚些时候自己去县城。
高大壮赶着马车,一路上,苏屿的心情都很好。
今日微微飘着小雨,一场秋雨一场寒,可苏屿并不觉冷,可能是心境不一样,街口的老槐树,街道两旁的店铺,青石板缝里顽强生长的不知名植物。
与刚来那一天不同,透过车帘,苏屿此刻看到的,不再是纷乱的街道和侵街的市井小民,而是那些被忽略的细节和美好。
发生意外在情理之中,她早知曹氏不会如此安分,恨她恨得牙痒痒,肯定会找机会收拾她,这也是她带了不少护院的原因。
只是没想到的是,高大壮一打五轻轻松松,别说跑路求救,苏屿连马车都没下。
「还敢拿着棍子向我还击?」高大壮拍拍手,看着屁滚尿流的五个人吼着,「回去告诉那曹狗,你们这样的,再来十个我大壮也不怕!」
本欲告官的苏屿见此情景也就算了,他们伤得重多了。
……
从远处望去,这个大门不算气派,只有那两个还算威武的石狮子还算凑合,却让苏屿感到异常亲切。
收了保证金后,手里一下子宽裕起来,苏屿找刘知远商量着购买,分月付款,先付了一千两,剩馀的每月还个三十两,加上利率,算起来需要六七年才能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