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月皎则说:“桃丫这女孩不错,才五六岁就能想着要读书,有大志向。”
吴月皎又想起了少时的自己,桃丫和当时的她多像。
或许是农家人对待儿子女儿态度过于明显,让桃丫小小年纪就意识到自己和兄弟们的不同,这便是她小时候未曾领悟到的。
家里长辈都不看好,林安澜有些泄气,但肯定不能就此放弃。
“为什么要优先供男孩,女孩要排在后面呢?不都是他们的孩子吗?这样是不是不公平呢?”林安澜当然知道为什么,但她就是要问出来。
重视男孩是这个朝代甚至现代的常态,但不代表正确!
长辈们说不出话来。
他们心中有很多答案。
他们可以威严地告诉林安澜,在这里男就是比女重要,男子可在朝为官,女子只能隐入宅院,因此普通女子读书者寥寥,而家里有些余钱的都想着供男孩去读书,去考官。
他们也可以柔和一些,委婉地说男女分工不同,所要学的东西也不同。
他们更可以含糊其辞,说等林安澜长大后就明白了。
但他们看在站在厅堂之中小小的林安澜脸上的不解,眼中的困惑,千言万语都憋在心里,说不出一个字来。
因为真正的答案只有一个!
对!这样就是不公平!
自古以来,女子地位不如男子,不是因为分工有别,也并非性格原因,这就是不平等!
可要把这样的答案说出口何其艰难,况且是对林安澜说呢?
林大郎见长辈们目露难色,对林安澜说:“大概是因为在农家,壮劳力很重要,男子力气比女子大,所以更加看重男子些…嗯…”
林大郎也闭嘴了。
男子力气大是事实,可读书却不需要力气,他没办法圆下去,随即也明白了长辈们为何沉默。
做男人的并非不知道女子的处境艰难,但作为既得利益者,很难感同身受,也没多少人想去改变。
若是林安澜今日不将这些问题摆在明面上,他们定然装聋作哑,一辈子也不会去思考这样是否不对,或者意识到这点,也不会想着去改变。
厅堂沉默许久,林易长长的叹息声响起。
他不回答林安澜的问题,而是回归最初,说道:“我们能做的只有允许并鼓励村人送女孩上学,总不能逼他们。读书的花费总是要他们自己承担的!”
林安澜正要说什么,吴月皎先开口了。
“不,我们能做的更多!既然他们觉得读书费钱,那女孩读书的钱就我来出!从我的嫁妆里出!”
此言一出,满室皆惊。
“娘子…”林智欲言又止。
周佩宁猛一拍桌子,吓了众人一跳。
“大嫂,我也出一份力。咱们对半出!”周佩宁被自家大嫂话语中的坚定所感染,立马给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