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长辈也都是从小时候过来的,知道小孩总是觉得外面的饭比家里的香,也不阻拦,只要东西干净,偶尔吃一点也没什么大碍。
出了门,车马已经备好。两辆马车停在门外,三人一辆车,还不算拥挤。
他们都没带随身伺候的,只望山带了几个壮仆跟在左右,若遇上什么事,武力上也不逊色。
林安澜和林二郎林五郎一车,她上了车,安静坐着,也不往车外看。
此时已经入冬,天寒地冻,外面没什么风景好看。
林二郎闭目养神,坐得却端正,林五郎掀开车帘子往外看,立马被呼啸而来的寒风吹得打了个喷嚏,连忙放下不再看。
没多久,困意袭来,倚着车厢睡去。
林安澜倒是有精神,有静心书斋在,她的睡眠不成问题,见二人都不说话,距离到达县城还需半个多时辰,便也随便一躺,意识沉入静心书斋。
反正她人小,躺下也占不了多大位置。
林安澜刚进入书斋,林二郎就睁开了眼睛,见一双弟妹都睡着了,面上露出微笑,在林五郎头后垫了个软垫,免得路上颠簸磕破了头;再用毯子给林安澜盖上,多出来的围住她。
做完这些,便又闭目默背文章去了。
林安澜掐算着时间从静心书斋里出来,看到身上的毯子,对林二郎笑了笑,起身坐好。
林五郎也已经醒了,因怕被寒风吹着凉,只掀开帘子一角往外看。
“到了到了,呃…这是县城?城门怎么这么小?还不如长安城门一半大。城墙也好矮。”
望山在外听见,笑道:“童山县城和长安自然没法比,这城门和城墙也用不着那么高大宽敞。”
好吧,林五郎对县城的期待值又降低了一些。
门口有挑担扛包的人在排队进城,马车排在后面,轮到他们时,望山将两辆马车的帘子都掀起来固定一旁,这样守门军吏一眼就能看到马车内部情况。
望山经常来往县城,守门的认识他,见他这次跟着两辆马车来,车上还挂着‘林’字,便知这是主家所乘马车,再一看车内是几个少年郎并一位小娘子,脸上笑容绽开,和望山寒暄了几句,便赶紧放行了。
“大郎君,我们是边走边逛还是坐车?”望山问道。
林大郎探出头环顾一周,问望山:“那早食铺子在何处?”
望山手指前方,答道:“不远,走上几步就是。”
林大郎点点头,说道:“这县城也不大,若是坐车,只怕没多久就走完了,不如我们下车边走边逛,看见什么想买的随时就能停下,也不怕这马车碍事。”
说着,看向同样探出头的林二郎几个,征求他们的意见。
林二郎见城门处虽空旷,但往前进入街区就有些狭窄,路边还有摆摊的,马车停下确实不便,遂点头附和,其余几人也没什么意见,六人便都下车。
望山让两个车夫将马车赶到不碍事的地方,给了两人一人一些钱,买些吃的垫肚子,其余仆役和他们一起走。
仆役们将几人围在中间,尤其是林安澜,四周围一圈哥哥,再往外又是一圈高大的仆人,她只能看到人的腿,外面街上事物,什么都看不见。
林大郎牵着林安澜的手,问道:“澜娘可要大哥抱?”
林安澜摇头,说道:“先吃饭。”
此时已经过了他们平时用饭的时间了,即使吃了点心,还是有些饿。
林大郎也不勉强,和林二郎一左一右牵着她往前走。
早食铺子确实近,没走几步路就到了。
铺面很小,店内只有两张桌子,大多数桌子都在外面摆着。
众人便在外面街边坐下,点了一笼素包子,按照人头数要了米粥和豆浆。
都是现成的,很快便上齐了。
仆役们也都另找了桌子坐下,点了吃的大快朵颐起来。
素包子个头不小,味道也确实好,饿了的几人只顾埋头吃饭,半晌无言。
店家看众人吃得满意,很是开心。
这些人一看就是大户人家的读书人,都这么喜欢吃他家的包子,这是对他的认可。
其实他家肉包味道也甚好,但他也不是那没眼力见的,这几人身上都带孝,上前推荐肉包,那不纯纯讨打嘛!以为他们带的壮汉是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