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不了就是生米煮成熟饭,失去了清白,她不认命又能如何?
不过这种肮脏事,世子也没必要说出来脏了女儿的耳朵。
端王妃心底有几分不忍,但转念一想,霍氏女要真入了端王府,遭罪的人就变成她了。
所以最后,端王妃只是轻轻挽住柳国公世子的手:“那就多劳烦爹爹费心了。”
柳国公世子道:“放心吧,有我亲自出手,一定会尽快为你和渊晚解决掉这个心腹大患。”
柳国公府温情满满,皇宫里,景元帝正在御花园闲庭信步。
御花园的景色,不可谓不美,只是再好的景色,看了几十年,也总有腻味的时候。
景元帝走着走着,突然问跟在身后的内侍总管李满和崔弘益:“朕有多长时间没出宫逛过了?”
内侍总管李满道:“陛下,除了去年年底,您去了趟西郊别院外,这几个月都待在宫中。”
“原来都过去那么久了。”景元帝感慨,“十三他们是不是还有三日就要抵达京城了?”
更熟悉宫外情况的崔弘益答道:“是,三日后的上午进城。奴才听说外面可热闹了,临街的酒楼早就被订满了。”
“噢?”景元帝问,“大家对献俘一事如此好奇吗?”
“不是因为献俘。”崔弘益说,“大家多是冲着襄安郡君去的。”
景元帝眉梢一挑,侧头看向崔弘益,示意他继续往下说。
崔弘益只得硬着头皮,尽可能委婉:“大家都想一睹襄安郡君的风姿。”
景元帝明白了,一睹风姿是假,瞧瞧热闹、看看笑话是真。
不过,她会让人看了笑话去吗。
想到那位小姑娘的行事风格,景元帝心下一笑,竟莫名生出几分期待来:“当年霍英绍一骑白马,侧帽风流,至今仍是京师一段佳话。襄安郡君的风姿,想必更胜其祖父。”
“李满,你安排一下,朕那日也要出宫去凑个热闹。”
其实那天景元帝有很多事情要忙。
端王一去燕西就是大半年,回到京城必是第一时间进宫给景元帝请安。
宫中也需要设宴款待端王。
不过李满压根就没提这茬,只笑应道:“陛下放心,奴才一定会安排好的,保证为您寻到一处最合适的观景位置。”
***
出了燕西后,细雨依旧未停。
起伏的远山融化在了这片连绵夏雨里,青山愈翠,夏雨更凉。
霍翎的心情却完全不受天气影响。
无聊时,她就把景元帝的情报当故事看,从他十二三岁的皇子时期,看到十七八岁的太子时期,再看到他二十岁君临天下。
看得多了,继慷慨之外,霍翎对他又有了新的印象。
这是一位英明睿智又不失仁慈的帝王。
如果是一位开国君王,仁慈也许并非好事,但对于已历经几代君王的大燕来说,景元帝在位的二十年,恰好是大燕休养生息、人口增长的二十年。
不过有一半以上的赶路时间,霍翎都花在了应付端王上。
越靠近京师,端王就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