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的时候,由公社这边给她写一封推荐信,顺利报上了名字。
课本她还有,公社这边也出面弄了两套资料,公社中学的老师白天教自己的学生,晚上教知青。
和一直在学的应届生不一样,很多知青放下课本很多年了,好在这家里面很多大队办小学,组织扫盲班,虽说小学不一样,可好歹知识还是没有忘记。
再加上中学老师慢慢学,也能学到不少东西,是以大家接受还是很快的。
时间也是比较紧的,课本又不够,有学习资料的知青同志自然是不愿意分享出来的。
可也有愿意分享的,每天就让人轮流把资料抄写在黑板上,知青们快速的抄写着,珍惜着这些机会。
人家不愿意分享也正常,愿意分享的同志大家也感谢的。
只是时间太紧迫了,他们也做不了什么,只能先抓紧学习。
大家还互相帮助,有的同学有薄弱的地方,也有的同学有擅长的地方,互相辅导。
也有知青轮流当老师,分享自己擅长科目的知识。
在这样氛围的感染下,大家的关系也越发的融洽起来。
随着考试的时间一点点的推进,大家甚至开始熬夜苦读。
这是十多年来的头一次机会,谁都想努力一把。
周苋也在其中,葛桂芬心疼闺女天天早出晚归的,就杀了只鸡炖汤给闺女补补身体,还不许家里的孩子大声吵闹,怕打扰她学习。
除了周苋,王雪梅也参加了高考,她原本是有些犹豫的,她的顾虑很多,都被葛桂芬一句话给打断了。
“考,为啥不考,考上了咱家就有两个大学生了,考上了依依有个大学生的妈,多光荣的事情啊。”
家里人都支持她参加高考,有机会不考那不是
傻嘛。
听说大学生上学国家还给发钱,毕业就分配工作,有些好事,干嘛不考。
其他社员担心家里的知青儿媳或者是知青女婿考上大学就跑了,心里有顾虑,他们家又不担心这个。
老三媳妇一看就不是那种有花花肠子的人,葛桂芬同志之前都敢把家里的粮食交给她管,对她十分放心,自然不怕她考上大学就丢下男人孩子跑了。
“依依也大了,直接送去上学好了,反正在学校有老师看着,再说了,学校不是有那啥寒暑假,你那会儿再回来呗。”
王雪梅看着给她分析的头头是道的婆婆,心里很是感动,她自然也是知道的,别人家都是严防死守的,生怕考上跑了就不回来了。
有些知青都闹到公社那边去了,最后领导出面,让没有领结婚证知青和社员补领了结婚证,又让知青写了保证书,不耽误他们考大学,但也不能因此抛妻弃子或者抛夫弃子。
这保证书就留在公社,要是以后敢这么做,上学了就把保证书寄到学校去,上班了就把保证书寄到单位去。
反正以后是别想发展了,不管是学校还是单位都不会留着有这么大污点的人。
可婆婆不仅劝她去高考,也没让她签那个什么保证书。
不过她还是和周守军补领了结婚证,乡下人都不大重视这个,他们觉得有过大队的社员见证,夫妻对着主席同志的画像宣誓,就是结婚了。
她和小姑子周苋一起复习,有不会的还能一起讨论,小姑子的基础比她扎实一些,有些地方还是小姑子教她的。
婆婆炖鸡汤,也会分给她一只鸡腿。
用婆婆的话来说,都是要用脑子的事情,多补补才能有劲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