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格的名号能令公主展开笑颜,实属其荣幸。”
赵安珞敛了声,长长的睫毛也遮挡不了她打量的眼神。
心里自语:这使者看上去是沉闷的人,但他却比其他人更能理解自己的意思,甚至第一时间能接住话头……怎么回事?
鸢都使者似乎一点儿也不惧怕打量,隔着旁人与赵安珞的目光交汇在一起。
老道的文嬷嬷一瞬便察觉出了不寻常,弹指间,拔腿来到赵安珞面前,沉下脸来:“殿下,马匹已就绪,可动身继续赶路了。”
“此处距鸢都城大抵还有多少里路?”
“北阳与鸢都两国之间约莫三千四百多里,眼下我们方走了五十里。”
赵安珞懵了。
三千四百多里?换成公里数是一千七百多公里,猴年马月才能到?那个鸢都国的交通方不方便?使者和宝格的穿着和北阳百姓也没多大区别,总不至于是匈奴吧?怎么连最重要的事情都没了解清楚!
鸢都使者依然盯着赵安珞,见她先是思索,后又眉心皱成一团,不免觉得有趣:“公主勿忧,待乘马车行至北阳官道尽头后,方可走水路,此举目的旨在避开风沙。”
“什么?风沙?”赵安珞惊得直接站了起来。
“公主,可是有何不妥?”
赵安珞追问道:“鸢都国并非平原?”
“公主不知世人都称鸢都为沙城吗?”
“此刻方知晓了。”
赵安珞苦笑不得,完蛋了,怎么也逃不掉的沙漠……
再次启程不久,文嬷嬷掀起轿帘,望见赵安珞已如条死鱼般横躺于坐塌。
“殿下,可是轿中闷燥?”文嬷嬷小声低语。
也不知因何缘故,赵安珞不答,倒是那鸢都使者又回过头来关切。
见状,文嬷嬷只觉着心中积火,难不成他是长了两只顺风耳吗?
回首却见赵安珞已端正立坐,“嬷嬷。”
文嬷嬷福身复问:“殿下?”
“夜色渐深,轿内足以能容纳你三人。几次三番下去,恐怕你脚跟的血渍便要将染透袜套了。”
文嬷嬷顿住,她何时注意到了这等小事?
言完这话,赵安珞起身卷起珠帘,简明扼要言道:“念榕,上轿。”
“吁~”马夫应声勒紧缰绳,马儿停下。
有靠山的念榕应了一声,大着胆子,率先拽过文嬷嬷,助她上轿;继而又向那名宫女使使眼色。待二人都扭捏进轿,这才箭步一跳入轿。
赵安珞正欲措辞,谁料回首的鸢都使者已然会意,当即策马疾驰。
珠帘回落,马夫亦扬起鞭,轿檐倍道而进,一行人疾疾融入浓浓夜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