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乎,自然也就没特地去干涉舆论。在好多吃瓜群众的努力下,差不多到了下午,京城差不多好多人都知道了西燕湖上发生的一幕。什么?你不知道周将军之子被成国公世子踹下河的事?不知道不是京城人!你不知道,只能说明,你是外地来的,连个京城人都算不上。俺们京城,上到八十岁老人,下到刚出生的儿童,可都听说了呢。“真是岂有此理!岂有此理!”御史台的刘御史拍着桌子大骂道,“老夫这就去写奏折,一定要参上他成国公府一本。”真是太过分了,堂堂成国公府,就这么糟贱周将军遗孤,真是人心不古!难道,前段时间的传闻是真的?莫非成国公真是金朝皇室血脉?保不齐他家世子是他故意养得这么骄纵也说不定,至于目的么,肯定是为了给皇上出难题呗。他家世子害死了周将军遗孤,到时候皇上要是处置了他家世子,显得皇上不重亲情。不处置吧,难免让边关将士寒心,影响士气。反正怎么着,输的都是皇上。成国公,简直其心可诛!“张某也要参上一本。”张御史也附和道。你成国公府要是看周将军的儿子不顺眼,想解决掉对方,怎么也要找个月黑风高的时间吧。哪有大白天动手的?还是在众睽睽之下!当我们御史台都是死人啊。既然你上赶着送人头,不参你一本都说不过去。御史台各位大人们是摩拳擦掌,纷纷写下奏本,准备早朝的时候炮轰成国公。这样的氛围下,一些和成国公府关系不错的大人们,根本不敢开口为成国公府张口。主要是,这成国公世子干的事儿也太丧心病狂了些。把恩人之子踹下河不说,还扬长而去,就算想洗成意外事故都不好洗。想为他辩解的人就算不怕犯众怒,愿意为他睁着眼睛说瞎话,面对这些凶猛的舆情,大家也怕被打啊。不要以为文官就不会打人。能在御史台任职的,基本上都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大家史书学得贼溜。要知道,在某个朝代,还发生过早朝上愤怒的文官集体出手,把大臣打死的事咧。划重点,打死。关键是这个死字。当着皇帝的面都能把人打死,更何况,现在御驾可不在御史台呢。他们要敢逆流而上,能不能见到明天早上的太阳还两说。人生如此美好,要珍惜生命!他们还等着儿孙满堂呢。柳方在第一时间到了康泰长公主府,跟他娘坦白了事情真相。这么大的事,康泰长公主肯定是要派人通知成国公一声的。时任兵部侍郎的成国公当时正在兵部衙门办公。得到下人汇报,也是大吃一惊。做为一家之主,家里的大事自然是瞒不过他的眼睛。几个儿女不太喜欢周安的事,他多少也是知道一些的,只不过没怎么放在心上。他家儿女,身负成国公府与皇室双重血脉,自然尊贵无比。周安毕竟只是一个来投靠他们国公府的一个孤儿而已。双方之间,他该怎么选。还用说吗?肯定是站自己的儿子了。只是,这青天白日的,看到周安被柳方踹下船的人又这么多,这就有点难办了哦。不过,谁叫当事人是自己的儿子呢,就算再难办,他也要想办法替儿子周全周全。对着同僚们,安国公开始了他的表演“唉,想当初,安哥儿是我亲自带进京城的。这可是我的恩人遗孤。我对安哥儿,一直是视如已出……”说到这里,成国公潸然泪下,“阿方有次跟我说,爹,我觉得你对安哥儿比对我这个亲儿子还要好。我当时也没当回事。没想到,竟让方儿误会了。”“我知道,阿方对安哥儿一直有些不服气。再加上安哥说他会水,他就想让安哥掉进河里出个丑,哪知道,安哥根本不会水,当时他都吓傻了。”成国公又是长叹一口气。他儿子之所以走掉,是当时脑袋已经不转弯了。“唉,如今安哥生死未卜,让我如何跟九泉之下的周将军交待!”成国公一边哭一边在心里提醒同僚们划重点:第一,他对周安视如已出。第二,儿子因为他对周安视如已出看周安有些不顺眼。第三,周安吹过牛,说他会水,他家的傻儿子当真了。第四,基于周安会水的前提,他家的傻儿子才把周安踹下河的,纯粹是只想让周安出个丑罢了。第五,周安凶多吉少,也是源于周安自己吹牛造成了他们成国公的傻儿子进行了误判。第六,他成国公对周安出事,也是深表难过的。能在兵部任职的,都可以用简在帝心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