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6章
还是拒绝?
他怎么就不明白呢?
“燕王殿下,江王是苏州刺史,只是江王年纪尚幼,苏州之事,其实是长史在管。此事究竟是江王之意,还是王长史之意,还未可知。”
顾芳芳果然是江南土著,如果不是顾芳芳提醒,李想甚至都不会想到,苏州刺史,竟然是自家的皇叔。
江王李元详,乃是李渊被幽禁之后,李渊的第二十子。
年仅十岁,李世民便将他从长安扔了出来,封了“闽越江王”,在汀州任官。
汀州就在现在的闽西,离岭南道只有一步之遥,和流放没什么区别。
还好,李世民很快就改变了主意,让他做了江王,让他去苏州做了刺史。
说实话,李想对自己这个叔叔,一点好感都没有。
“王叔自幼贪财,既然他是苏州刺史,想来向朝廷要种子的事情,也是他的主意,王承珏只是一个执行者。”
李元详作为皇帝的亲弟弟,一直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李想来苏州,他肯定得到了消息,却没有出来迎接,可见他的谨慎。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想一直没去见李元详,而李元详那边,似乎也没打算跟李想见面。
李渊与李世民的儿子很多,五花八门,有才华的,也有昏庸的。
总而言之,龙生九子,每一个都不一样。
这几个儿子在大唐多个州担任刺史,可以说是典型的任人唯亲。
“王爷,事情已经水落石出了。这一次向朝廷索要种子,恐怕也是那位江王的主意。”
“为了推广南洋水稻,户部拨给各州的水稻,都是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发放的,而苏州的农民,却要用一斤普通的种子才能换到一斤南洋种子,这中间的利润,可就大了。”
秦怀玉迅速理清了局势。
事实上,这件事情并不复杂,稍微注意一下就能看出来。
李想却问道:“照你这么说,苏州的人,是主动换南洋种子的?”
什么时候,大唐的民众变得如此激进了?
就不怕颗粒无收?
“这一点,我特意问了几个庄稼汉。事实上,在苏州府,真正对南洋稻米感兴趣的,还是那些拥有大片田产的豪族。”
“他们的消息更灵通一些,听说今年在杭州试种了数百亩的南洋稻,不但一年收获了两季,而且产量比一般的水稻还要大,因此,他们积极的购买南洋的稻米。”
“这些大户人家的田地,基本都是佃户经营,所以苏州的许多人都知道南洋水稻的好。”
秦怀玉做情报工作这么多年,收集的资料也越来越多。
“王爷,在下以为,在南洋推广水稻,并不是什么难事。且不说杭州、明州和泉州,今年已有市舶司安排试种;别说种了,就凭户部公布的消息,不知道有多少人家动心呢。”
毕竟,大家都是冒着种植水稻的风险,最多就是产量低一些。但是,如果南洋水稻真的如户部所说的那样,那可就赚大了。说句不好听的,种植南洋水稻,风险远远大于收益。”
武媚娘还以为李想看不清形势,一直在为南洋水稻的推广而担忧。
其实,在武媚娘的眼中,这样的事情是不存在的。
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突厥人迁移到了其他的地方,这些胡人根本不会种地,而且这片土地还是新开垦的,很容易引起混乱。
很明显,苏州这边并不属于这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