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觉得,话本子里都是编的,人哪有那么坏?”
他们接受不了这样直露的指责,本能地不同意:“祥林嫂那么惨,大家怎么会不同情她?肯定是乱说的!”
【其实关于这个情节的描写我们可以对比阅读一下契诃夫的《苦恼》。这篇小说讲的是一个叫约纳的马车夫刚刚经历了丧子之痛,他几次三番想向别人诉说自己的痛苦,以缓解哀痛,但都没有人愿意听,所以他只好在一个寒冷的冬夜向自己的马儿诉说。】
小说文本并不长,为了听众能更好地理解,楚棠还是将原文放在了课件里,众人看着那异国的文字,便好似也走进了湿雪纷扬的昏暗街道,看到那个伛偻着身子、幽灵似的车夫一次次试图诉说自己的痛苦,却都被无情地打断。寒冷的街头,寂灭的人间,无人在意一个车夫的痛苦,大雪好像把一切都冻住了,包括人的心……
“太可怜了……”
不知是谁唏嘘一声,现实的描摹让人照见自身,他们忘记了先前的别扭,被勾起回忆一般,絮叨起自己的痛苦来。
“他死了儿子,我也死了儿子。去年闹灾荒……那么小的孩子,活生生给饿死了。”一个农夫黯然地低下头。
“俺的婆娘也死了。”一个汉子接着说,“她在举人老爷家做帮工,老爷家丢了东西,非说是俺婆娘手脚不干净,夹带出来,把人打了一顿送回来。俺家请不起大夫,没几天她就咽气了。”
“俺家的地被员外老爷抢走了……”又一个中年抹了把脸,忽而恨恨地向墙上砸了一拳,“他们怎么会听咱们有多苦,他们巴不得咱们给他当牛做马!”
“唉!咱们老百姓想好好过个日子,怎么就那么难呢?”
元朝。
写惯了底层悲哀关汉卿叹息着摇头:“原来异国的百姓也是一样苦楚……”
天下悲愁,一笔怎生书得尽?
北宋。
范仲淹语气不无感喟:“闷闷无言,悲苦难听。天下如约纳与祥林嫂一般的苦命人不知凡几,老夫当真愧对这一身官服!”
唐朝。
青年杜甫苦闷地握紧了拳头,恨声吟诵:“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长安宅邸,白居易愤然执笔,试图记下后世呼号。
太极宫中,李世民着人将文章详记,预备结束后与《祝福》等篇悬在一处,警醒自己亦鞭策百官。
但楚棠的重点毕竟不是车夫约纳,她继续道:【《苦恼》与《祝福》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两位主人公都出自社会底层,就经历了丧子之痛,有着“一样孤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