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宫。
暂时没说到什么大事,刘彻姑且舒适地坐在席上听诗,权作偷闲,偶尔发表两句锐评:“是挺狂的,若是在朕的治下,不知道能不能征来做个官。”
他的看法其实和秦始皇差不多,但刘彻觉得,这种人禀性不同流俗,倒是适合做个孤臣、直臣,也不担心结党营私。
大明宫。
李世民知道的信息更多,在脑子里回想了一下魏晋六朝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太宗陛下目露嫌弃:“时局如此,可惜了陶元亮。”
要是在他的贞观朝,陶渊明高低能发光发热,造福一方。
【可是陶渊明还是去做过官。前面我们讲了,对于古代读书人来说,儒家思想是打进DNA的,读书就要做官,完成自己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而不是为了赚钱,纯纯的理想主义者。你如果想赚钱才当官,那你就是一个低级趣味的人,全天下读书人都要鄙视你。】
颜延之王绩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苏辙一起点头:没错,就是这样。
元稹头点了一半,有时候他觉得赚钱也挺重要的,再说孟夫子也讲了,又不是不能为了赚钱当官嘛!
仿佛听到他的心声似的,水镜接着补充道:
【但面包有时候也是重要的,所以后来孟子就说了,“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意思是,做官本来是为了实现理想的,不能作为一种赚钱的职业或手段,但有时候这样却是允许的,就是在你“亲老家贫”的时候,你可以为了得到俸禄赡养父母而去做官,陶渊明第一次出仕就是因为这个。】
【要说陶渊明也是个官四代,不过也不全是,他的曾祖父是东晋大司马陶侃,曾经平定过叛乱,被封为长沙郡公。
但我们知道古代爵位是嫡长子继承制,陶渊明属于旁支,没有继承权,再加上亲不过三代,到陶渊明这里就没落了。
他又早早没了父亲,小时候过得很苦,大男人当然要挣钱养家呀,于是他出来做官了,“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
刘彻一点头:还挺孝顺。大汉提倡孝道,他觉得这个陶渊明人品确实不错。
朱元璋也点点头:是个讲孝心的。
人伦不可废,蒙元就是不通礼义纲常废弛,整出了一堆烂事。所以他甫一收政就开始着手恢复礼义人心,这孝顺恭悌、家庭和睦更是顶要紧的事,陶渊明为了赡养父母出来做官,可见是个孝子。
【但大家别忘了他开头怎么说的,少无适俗韵呀!做官其实是很不自由的,陶渊明受不了官场虚伪,所以就辞职不干了。后来他又做了几次官,最出名的就是最后一次出任彭泽县令,这里其实有点好玩。】
楚棠的尾音上扬,显然是讲到这里忍不住笑了。她声音清脆,讲解又活泼,众人也有经验了,一听就知道下面的内容很轻松,纷纷期待起来。
【之前当了好几次官,官场什么德行陶渊明早就门儿清了,但是呢他实在是太穷了,家里有五个儿子呢,糟心儿子又不爱读书,米缸还见底了,他好烦,只好喝酒解闷。然后亲朋好友就劝他说,你又穷,孩子又多,干脆去做官吧,谋个出路。
陶渊明想了想觉得有道理,当时世道不好,他不想离家太远,刚好彭泽离他家很近,县里又有公田,收的粮食还能酿点酒喝,简直是神仙地方!于是他就去彭泽当县令了,相当简单粗暴。】
【大家会发现他其实是个很坦诚的人,他不指望当官实现理想了,所以这次出仕的目的很明确,存点钱,酿点酒,干满一年就回家。很像我们现在的,只想挑个离家近的工作,赚点小钱快乐一下。
其实这个想法我也有过,上一年班休息一年,钱花完了又去上班,多舒服啊!可惜,如果频繁辞职,基本就没单位考虑你了,总结就是不配有gapyear。】
老祖宗们听不懂gapyear是什么意思,不过结合前面的内容连蒙带猜也能模模糊糊领会一二,有人报以善意的微笑:
“干一年休一年,倒是会想,那闲暇时间就多了,届时春诵、夏弦、秋学礼、冬读书,君子乐也!”
也有人表示不屑:“玩物丧志,还怎么操持家业?我辈之耻!”
颜延之冲着陶渊明挑眉笑道:“兄长真性情,令人羡慕。”
陶渊明淡笑着摇摇头,想到自己那次出仕,本为摆脱饥冻,最后却是深刻认识到何谓“违己交病”,自此下定决心再不入官场,倒是白白浪费了一十三年。
【但陶渊明显然高估自己了,他连一年都待不下去,只做了八十多天就辞官而去。
这段故事大家也耳熟能详了,就是上面派了一个督邮来巡查,其实就是来吃饭喝酒、收点红包啥的,你要打点好了他就给你说好话,打点不好他就回去打你的小报告,让你倒霉。】
“哼,”刘备冷哼一声,眼带嫌恶:“天下督邮一般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