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知这段历史的秦始皇眼睛眯了眯,没有说话。
【鲁仲连觉得这样不行,他特意去找到当时的赵相平原君,晓以利害,义不帝秦,坚定了赵国抗击秦军的信心。
击退秦军后,平原君为了感谢鲁仲连,以千金相赠,这时候鲁仲连就说了,被天下人看重的人,是那些能为人排忧解难,最后又分文不取的人,如果有所取,那就是商贾之流了。说完,他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终生没有再见平原君。
有一说一,我感觉鲁仲连之所以就这么毫不客气地放下一段话就走了,有可能是觉得平原君侮辱他了,我义务帮助你你竟然要给我钱?你在侮辱我的人格,我跟你简直没什么好说的了!
这样一个人,有才华,有能力,还那么潇洒,简直帅爆了好吗?!直接是白哥的理想型啊!所以他说“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我也是跟你一样不慕名利的人,功成拂衣去是我们共同的志向啊!】
众人纷纷点头,鲁仲连义不帝秦的故事,一直是历史上的美谈,他们听过无数次,却是第一次听到这么……活泼的讲法。
水镜怎么说的来着?帅爆了。虽然不太文雅,但不得不说,很贴切。
鲁仲连帅爆了,三言两语写出鲁仲连风采的李白也帅爆了!
咸阳。
嬴政的脸色有些耐人寻味,他一直觉得,秦并六国一统天下,是万世不祧之祖,可听楚棠偶尔吟诵的词句,颂秦的竟是少数?他又想起那句暴政,后世对大秦,就是这样的看法吗?
汉初。
刘邦吟诵着诗句,仿佛看到了历史上那个倜傥不羁的高士,又从这高士的身上,看到了李白澹荡的身影,他一手打着节拍,一边轻轻摇头:“唐朝不是战国,李白做不了鲁仲连咯~”
唐朝。
白居易轻笑,不置可否:“李白的想法还是太过简单。”
北宋。
苏辙也笑了起来:“鲁仲连义不帝秦,本是载于《战国策·齐策》的名篇,叙议相间,辩丽横肆,当日父亲讲授之时曾再三咏叹,没想到如今听说,竟是这样一种讲法,后世的语言和我们真是殊为不同啊!”
“我觉得挺有意思的,”苏轼笑眯眯,“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既简明又轻盈,暗含洒脱之气,与鲁仲连淡然离去之状十分贴切。”
苏辙摇摇头:“这句倒也无妨,就是那最靓的仔……属实是闻所未闻。”
苏轼一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要敢于除旧更新嘛!”
苏辙:兄长的歪理好像又多了一条呢!
【大家看,李白,修习的是纵横之术,他的理想是成为管仲、晏婴、范蠡、鲁仲连那样的人物,包括他的诗歌,都有大量的古体。可是,他生活在唐代呀!还是那个有着开元之治的唐代,经济政治空前兴盛,国力与日俱增,这是一个承平之世,而承平之世,不需要纵横家。】
承平之世不需要纵横家。
李白仿佛被当头一棒,讷讷不能言,对面的贺知章亦是沉默不语,他们好像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来思考过。李白的确有才能,可这样的才能是皇上需要的吗?是如今的大唐需要的吗?
沉默半晌,李白叹了一口气,缓缓道:“自古以来,多有生不逢时之人,白素来不曾作如此想,却不料在后人看来,竟有不逢时之憾。”
旁观者清,一旦被撬开一角,他忽然便能觉出几分自己的不合时宜了。
贺知章也是感叹:“老夫当日呼你为谪仙人,谓你从天界误谪凡尘,现在看来,不是天界,而是古朝。”可惜这贬谪之所,是幸耶?还是不幸耶?
未央宫。
刘彻之前一直希望李白如果在他的武帝朝就好了,但听到这里,他忽然有一些怀疑,如果现在有人在他耳边反复陈说纵横之术,他真的愿意听信并将那人委以重任吗?
汉初。
预判成功的刘邦心情颇好,只见他一边敲着桌子一边故作深沉道:“唉,若是李白生在那逐鹿中原之际,乃公倒也能尝试用他一用。”
不说旁的,乱世纵横,应该更适合他吧?
三国。
曹操一拍桌子,仿若醍醐灌顶:“李白应该来投奔我呀!我可以专门为他写一首《短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