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的梅尧臣也道:“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此句盖有寄托,苏轼或许也曾有急流勇退之意吧!”
这样的情绪,以前向来是要在诗里寄寓的。
梅尧臣忽然有一个预感,今日之后,词的写作风向,怕是要变了。
客栈。
苏辙不由自主起身,他伸长脖子,想要将水镜上的文字看得清楚一点,再清楚一点。一曲完毕,他的脖颈已然有些发酸,但更酸的是他的眼眶。
“中秋之夜,两地相隔,兄长仍是寄诗宽慰于我,我……”苏辙有些难言。
苏轼拍拍他的肩膀接过话头:“诗以抒怀,宽慰你亦是宽慰我自己。”
他眉眼一挑,含了几分打趣:“水镜不曾说你的复诗,子由如今既看了,少不得要先复诗一首予我。”
苏辙笑了,难得豪气:“别说一首,十首都行!”
苏轼和苏洵一齐大笑,苏洵也站了起来,看着两个儿子道:“你们兄弟二人感情深厚,互相扶持,为父看着很高兴。如今天降机缘,窥得他日种种,子瞻声势必将日隆,你二人务要谨慎,以免再遭祸患。”
说罢,饱含深意地看了苏轼一眼。苏轼恍然未觉,和苏辙一起点头:
“是,父亲。”
【苏辙的奏折或许曾让宋神宗动容,接着,张方平,吴充等人也为苏轼鸣不平,连谪居江宁的王安石也向皇帝上书,说,怎么能有盛世而杀圣才这样的事呢?】
沈括一愣,随即垂眸:“竟然是王介甫。”
但转念一想,毕竟又有几分情理之中的感觉。
另一边,欧阳修亦是轻叹:“王介甫毕竟是君子。”
他没有看错人。
客栈。
苏轼也微微动容:“王介甫当真不负盛名。他既谪居江宁,新党之中,恐有小人得势吧!”
他想起历史上变法诸人的遭遇,忽然对未曾谋面的王安石感慨起来。
另一边,皇宫。
宋神宗愣了一下,神情有几分晦涩:“谪居江宁……”
他我后来,到底是把先生给贬了。
【王安石的仗义执言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正直士大夫的品格,也窥见了宋代文人相交的一点。
顺便说一句,虽然苏、王二人政见不合,王安石也因为变法一事几乎算作众叛亲离,但他本人却实在是个君子,一心为公。
他在地方多年,深刻认识到社会上存在的问题,所以上书进言,以雷霆手段推行变法,务求强宋,置自身毁誉于不顾,是历史上难得的改革家。
新法当然有弊端,苏轼的有些批评也比较中肯,但总的来看,变法中也孕育着变强的机会,可惜队友难带,又缺少完善的机会。经济特区真是一个创举啊,不知道王安石有没有试点,要是能试点一下就好了~】
北宋。
前面的溢美之词王安石没有听,他迅速抓住重点。第一,后世对变法大体是肯定的;第二,水镜提到了推行变法的方法。
“经济特区,试点?”
他沉吟着,楚棠虽是戏谑,但到底给他提了个醒。后世的变法,是选择一个州郡进行尝试,总结经验,其后再逐步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