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季札(前576年—前485年),春秋时期吴国贵族,政治家、外交家、文艺评论家,吴太伯二十世孙(一说:吴太伯十九世孙),吴王寿梦第四子,吴王诸樊、余祭、夷昧之弟。因在四兄弟中排行第四,故称季,世称公子札、吴季子、季子。周灵王二十五年(前547年)被封于延陵,人称“延陵季子”。季札淡泊权位,有远见卓识,三次让国,不慕名利。他出使多国,以卓越的辩才和深厚的学识赢得了各国的尊敬。季札的美学观点对儒家美学思想有重要影响,后世并以其名借指善于鉴赏音乐之人。二、人物生平1两度让国季札的祖先是周朝的泰伯。泰伯本是周朝王位继承人,但父亲周太王有意传位给幼子季历以及孙子昌(即后来的周文王)。于是泰伯主动让位,以采药为名逃至荒芜的荆蛮之地,建立了吴国。数代后,寿梦继承了吴国王位。吴王寿梦共有四个儿子:长子诸樊,次子余祭,三子余昧(即夷昧),四子季札。季札贤能,寿梦生前也曾想让他继位,但季札力辞不受。寿梦去世后,长子诸樊继位。吴王诸樊元年(前560年),诸樊服丧期满后,欲将君位让于季札。季札推辞说:“曹宣公去世时,各国诸侯和曹国人都认为新立的曹君不义,欲立子臧为曹君。子臧为成全曹君,离开曹国。君子称子臧能守节义。您作为长子,本是合理的继位人,谁敢干犯?当国君非我应有之节。我虽无才,也愿效仿子臧。”吴国人坚持要立季札,他竟抛弃家室财产去当农民,吴人只好作罢。吴王诸樊十三年(前548年),诸樊在伐楚战争中中箭身亡。他留下遗命,将君位传给弟弟余祭,目的是想按次序兄传弟,最终传至季札,以满足先王寿梦的遗愿。季札被封在延陵,因此号为延陵季子。吴王余祭四年(前544年),余祭被越人刺杀,传位给余昧。余昧去世后,又想传位于季札,季札再次力辞不受。吴人遂立余昧之子僚为吴王。2出使各国吴王余祭四年(前544年),吴王派季札出使鲁国。季札见到叔孙穆子(即叔孙豹),对其说:“您恐怕不得善终。喜欢善良而不能选择贤人,君子应致力选择贤人。您主持国政,不慎重举拔善人,怎能受得了?祸患必至。”随后,季札观赏了鲁国保留的周室礼乐,并予以点评。离开鲁国后,季札出使齐国。他劝说晏平仲交出封邑和官职以避免祸患。晏子听从了他的建议,通过陈桓子交出了封邑与官职,因此在后来的祸乱中幸免于难。接着,季札出使郑国。他见了子产,赠送白绢大带,子产回赠麻布衣服。季札对子产说:“郑国掌权者荒淫奢侈,大难将临,政权定落于你身上。你执政时,一定要以礼治国,否则郑国将衰败。”离开郑国后,季札到达卫国,称赞卫国君子众多,国家无患。果然,卫国在一段时间内平安无事。季札从卫国前往晋国,准备在戚地住宿。听到钟声,他说:“奇怪!我听说发动变乱而无德者必遭诛戮。此人在这里得罪国君,还敢寻欢作乐?国君停棺未葬,他怎敢如此?”于是季札不住戚地。孙文子听后,一辈子不再听音乐。季札到晋国后,喜爱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预言晋国政权将落入这三家之手。他喜爱叔向,离别时对叔向说:“你努力吧!国君奢侈而优秀臣子众多,大夫都富有,政权将归于大夫家。你喜好直言,一定要考虑免祸。”3再次让国与归隐延陵吴王余昧十七年(前527年),余昧去世,欲传位于季札。季札为避让而离去。吴人立余昧之子僚为吴王。吴王僚十二年(前515年),季札出使齐国,返程时长子去世,葬在赢、博之间。孔子前往观看了葬礼。吴王僚十三年(前514年),楚平王去世。吴王僚欲趁机攻打楚国,派季札去晋国观望形势。季札出使期间,公子光派专诸刺杀吴王僚自立为君,即阖闾。季札归国后说:“只要先君祭祀不废,人民有国君,社稷之神得奉祀,就是我的国君。我敢怨责谁?只有哀悼死者,事奉生者,听从天命。祸乱非我所为,应听从新立之君,这是先人的原则。”于是季札到吴王僚墓上回报外交任务经过,痛哭一番后回到朝廷等待新君之命。《春秋公羊传》记载,公子光刺杀吴王僚后请季札继承王位,但季札坚辞不受。他认为若接受王位等于同谋政变;若杀阖闾则是骨肉相残。因不肯同流合污和骨肉相残,季札遂前往封地延陵终生不入吴国国都。吴王夫差十一年(前485年)冬季,楚国的子期(公子结)进攻陈国。年逾九十的季札救援陈国,对子期说:“两国国君不致力于德行而用武力争夺诸侯,百姓何罪?我请求撤军以使你得好名声,请致力于德行而安定百姓。”于是楚军撤兵回国。此后史书不再有关于季札的记述。,!4观乐论礼季札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还是一位深谙礼乐之道的文化名人。吴王余祭四年(前544年),季札出访鲁国时请求观赏周乐。乐工为他演奏《周南》《召南》等乐曲时,季札逐一进行点评,展现了他对音乐的独特感悟和理解。他认为音乐能够反映政治风俗和社会变迁,具有教化作用。季札的观乐论礼活动不仅影响深远,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文化遗产。5预言未来季札以其深邃的政治眼光和敏锐的洞察力闻名于世。他能够准确地预见到未来的政治格局和社会变迁。据史书记载,季札在出使晋国时曾预言晋国将发生内乱。他认为晋国的政权结构复杂、权力斗争激烈很难保持长期稳定。果然不久之后晋国就发生了“三家分晋”的事件验证了季札的预言。此外季札还对于吴国的未来发展有着深刻的思考和预见。他认为吴国虽然地处偏远、国力相对较弱但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优势。只要能够保持内部稳定、加强外交联系、注重文化建设就有可能实现崛起和强盛。他的这种预见和思考为吴国的长远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方向。三、主要影响1政治影响季札三次让国的行为在历史上引起了广泛争议。历代学者对此褒贬不一。《左传》《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对季札的让国行为予以赞扬认为这反映了他的高尚品格;但桓谭、独孤及、程颐、朱熹等人则认为季札的让国行为为吴国后来的政局动荡埋下了祸根。对此程端学、阮芝生、黎汉基等学者为季札辩护认为季札没有能力预见或阻止公子光的政变其让国与政变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无论如何季札的让国行为都体现了他淡泊名利、以国家大局为重的高尚情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季札的外交活动也为吴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关系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他出使多国以卓越的辩才和深厚的学识赢得了各国的尊敬和信任为吴国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同时他也通过外交手段加强了吴国与其他国家的联系和合作促进了吴国的繁荣和发展。2外交影响季札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吴王余祭四年(公元前544年)他奉命出使鲁、齐、郑、卫、晋五国。在这次外交活动中他同齐国的晏婴郑国的子产及鲁、卫、晋等国的重要政治家会晤评论时势既展现了自己的远见卓识也使中原国家了解并通好吴国。夫差在位期间楚、吴争夺陈国。吴王夫差十一年(公元前485年)冬楚师伐陈。季札救陈以“务德而安民”为由劝楚将子期撤兵既展现了自己的为民之心又维护了本国利益。季札的外交活动不仅加强了吴国与其他国家的联系和合作也为吴国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3文化影响季札在文化领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他对音乐的独特感悟和理解以及对礼乐的推崇与践行上。他能够结合各地民风民俗评述《诗经》风、雅、颂各篇的风格特色欣赏其美学价值。在观乐中他继承和发展了周代的雅乐审美观提倡“中和之美”应和了儒家的中庸思想。同时他也注重诗乐的社会功能认为音乐可以反映政治风俗并对社会具有教化作用。季札的音乐观点和礼乐精神对儒家美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此外季札的为人高风亮节“季札让国”、“延陵挂剑”等事迹反映了他谦让、守礼、仁义、诚信等美德。这些美德不仅为孔子的礼乐精神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事实也为后世提供了表率。季札对礼乐文明的推崇与践行也对吴人起到了教化作用促进了吴地的开化。四、轶事典故1挂剑墓树据《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季札在出使徐国时与徐国国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徐君对季札的宝剑非常喜爱但不好意思开口索要。季札心领神会但因为他还要出使其他国家所以当时没有将宝剑赠送给徐君。后来当季札再次路过徐国时得知徐君已经去世的消息。他非常悲痛于是将宝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侍从不解。季札说:“我内心早已答应把宝剑送给徐君难道能因徐君死了就可以违背我的心愿吗?”这个故事展现了季札信守承诺、重情重义的高尚品质。2观周乐论兴衰季札在出使鲁国时曾观赏过周乐表演。他对每一首乐曲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点评准确地把握了周朝的历史脉络和社会变迁。他认为《周南》《召南》等乐曲风格清新明快反映了周朝初期的繁荣和昌盛;而《邶风》《鄘风》《卫风》等乐曲则风格沉郁悲壮反映了周朝末期的衰败和动荡。通过音乐季札不仅展现了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文化遗产。这个故事体现了季札对音乐的独特感悟和理解以及他对历史和政治的深刻洞察。,!3预言晋国将乱季札在出使晋国时曾预言晋国将发生内乱。他认为晋国的政权结构复杂、权力斗争激烈很难保持长期的稳定。果然不久之后晋国就发生了“三家分晋”的事件验证了季札的预言。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季札深邃的政治眼光和敏锐的洞察力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教训和启示。它告诉我们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以及预测未来政治格局的重要性。4延陵季子季札因封地延陵(今江苏常州一带)而被称为“延陵季子”。他在延陵地区深受民众爱戴和尊敬被视为当地的保护神和圣贤。据传说季札在延陵地区曾经治理水患、发展农业、推广教育等事业为当地民众带来了福祉和繁荣。同时他还以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华赢得了民众的敬仰和崇拜。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和品德在延陵地区建造了许多庙宇和祠堂来供奉他。这些庙宇和祠堂成为了当地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之一。这个故事体现了季札对当地社会的贡献和影响以及人们对他的崇敬和怀念之情。5季札赠剑据传说有一次季札在旅途中遇到了一位贫困的旅人。这位旅人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看起来非常可怜。季札见状心生怜悯之情于是将自己随身携带的宝剑赠送给了他。这把宝剑是季札的心爱之物但他认为与旅人的困境相比自己的宝剑并不算什么。这个故事后来成为了“季札赠剑”的典故被用来形容慷慨大方、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它体现了季札的仁爱之心和慷慨大方的人格魅力。五、后世纪念1历史评价季札,这位春秋时期的杰出人物,以其高尚的品德、卓越的才华和深邃的政治眼光,赢得了后世广泛的赞誉和尊敬。在历史的长河中,他被视为吴国的贤臣和圣贤的代表人物之一,为吴国的繁荣和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左传》、《史记》、《资治通鉴》等古代史书对季札的评价极高,认为他三次让国的行为体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深远的政治智慧。这些史书称赞季札能够淡泊名利,以国家大局为重,是真正的君子和贤人。然而,也有一些学者对季札的让国行为提出质疑,认为这为吴国后来的政局动荡埋下了祸根。但更多学者为季札辩护,认为他的让国行为是出于对国家稳定的考虑,与后来的政变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无论如何,季札的历史地位都是不可动摇的。他的事迹和品德被后世传颂不衰,成为了人们追求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楷模和榜样。他的政治智慧和外交才能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2文学作品季札的故事和事迹被后世广泛传颂和演绎,成为了许多文学作品的题材和灵感来源。在《左传》和《史记》等古籍中,详细记载了季札的生平事迹和高尚品德,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文化遗产。现代作家也创作了许多以季札为主角的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季札的形象和故事。这些文学作品不仅生动地展现了季札的生平事迹和高尚品德,还深刻地揭示了春秋时期的政治斗争和社会变迁。通过这些文学作品,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季札的历史地位和贡献,感受他的人格魅力和智慧光芒。例如,在一些历史小说中,季札被描绘成一位智勇双全、忠诚爱国的英雄形象。他三次让国的行为被赋予了更多的戏剧性和情感色彩,展现了他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同时,这些小说还通过季札的外交活动和政治斗争,展现了春秋时期的复杂政治格局和各国之间的纷争与联盟。3学术研究随着历史学、文化学等学科的发展,季札的思想和成就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季札的政治思想、文化成就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和观点。在政治思想方面,学者们对季札的让国行为进行了深入剖析,认为这体现了他的高尚道德情操和深远政治智慧。同时,学者们还探讨了季札的外交策略和治国理念,认为他的思想和实践对吴国的繁荣和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文化成就方面,学者们对季札的音乐观点和礼乐精神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认为季札能够结合各地民风民俗评述《诗经》风、雅、颂各篇的风格特色,欣赏其美学价值;在观乐中继承和发展了周代的雅乐审美观,提倡“中和之美”;同时注重诗乐的社会功能,认为音乐可以反映政治风俗并对社会具有教化作用。这些观点和思想对儒家美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此外,学者们还对季札的哲学观点进行了探讨。他们认为季札提出的“骨肉归于土,魂气无不之”的观点与庄子身死魂灭的观念相对立,启发了后世的哲学辩论和思考。这些学术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季札的历史地位和贡献,也为我们认识和理解春秋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变迁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4民间传说与纪念活动在民间传说中,季札被赋予了更多的神秘色彩和传奇色彩。人们传颂着他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华,将他视为神仙一般的人物。据传说,季札在延陵地区曾经治理水患、发展农业、推广教育等事业,为当地民众带来了福祉和繁荣。同时,他还以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华赢得了民众的敬仰和崇拜。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和品德,在延陵地区建造了许多庙宇和祠堂来供奉他。这些庙宇和祠堂成为了当地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之一。此外,在一些地方还流传着关于季札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例如“挂剑墓树”的故事讲述了季札与徐国国君的深厚友谊和他信守承诺的高尚品质;“观周乐论兴衰”的故事则展现了季札对音乐的独特感悟和理解以及他对历史和政治的深刻洞察。这些民间故事和传说不仅丰富了季札的形象和故事,也传承和弘扬了他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华。为了纪念季札的贡献和品德,一些地方还举办了各种纪念活动。例如在延陵地区,每年都会举办祭祀活动来缅怀季札的功绩和品德;同时还会举办文化展览和学术研讨会等活动来传承和弘扬季札的文化遗产和思想精神。这些纪念活动不仅有助于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季札的历史地位和贡献,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华夏名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