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谈甚欢,也不过是小谈了一个时辰。四爷得回府,桐桐第二天一早便得离开,重返雁门关。
剩下的便是称帝!
可称帝是需要契机的,不管是李渊还是桐桐,尤其是对于桐桐来说。
李渊的优势极其明显,他建国的班底是扎实的。可以说是太原附近的文武官员,都是李渊的追随者。
或者说,这些人不仅仅是追随者,他们还是支持者和投资者。
就像是裴寂,此人和刘文静乃是李渊起兵的怂恿者。除此之外,他还将钱财、家将家丁、保护护卫家宅产业的武器,一并都拿了出来。
而李渊为此付出的是什么呢?空头支票——官位。
你就说你想当什么官吧,这个好商量。只要你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人出人,等打下江山了,咱们慢慢的算总账。
如果说而今的李家算是一个集团公司的话,那每一个任职的都是这个公司的股东。咱要是打赢了,就都能分润利益;反之,如果咱要是输了,就算是命留下了,可也落个钱财资产耗尽。
就说,他们敢输吗?
故而,这边的情况就是目标一致,上下齐心,只许赢不许输的信念比任何一方豪强都坚决。
他们更有一个桐桐所没有的优势,那就是他们现在还打着隋的旗号呢!毕竟他们拥立了杨侑为皇帝,这就给了在乱世中摇摆的官员一个‘投诚’的借口。
像是关中各地,几乎未怎么打就收入李家的囊中,为何?官员不知道皇帝是傀儡么?知道。但知道又怎么样呢?
要是不跟着李家走,那李家得灭我。
要是我跟着李家走,这是没有罪的!我糊涂,我以为是陛下的旨意,就算是李家完蛋了,皇帝又凭什么治罪我呢?对于李家来说,这种投诚的官员也是功臣呀。
横竖都不至于犯错的事,为什么不选择呢?
以维护隋朝统治的面目出现,就是有这样的好处。所过之处势如破竹不说,还能收获管理各地的官员。这就是班底。
而桐桐呢?除了底层,谁投奔她?可就算是有百姓听过她的名声,想要投奔她。这路途遥远,走得到吗?在熟悉的地方或许还有可能活,离开熟悉的地方,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所以,要扩充人马,除非征战,俘获来。
另外就是大规模发展圈养、羊毛等产业,这是女子就能操持的。只有叫女子真的能有经济基础,才能改变整个上层生态圈。
一千五百里路跑回去,歇都没歇,巡查了营房之后就得议事。
议事的核心问题是:接下来咱们打谁?
庾质认为:“自雁门关长驱直入,取关中。李渊父子野心勃勃……”杨侑为帝王,若是李渊父子做大,杨侑迟早得有性命之忧。只要咱们战胜了李渊父子,杨侑依旧为帝王,林公摄政也未尝不可。
如此也可以解决传承问题,杨侑之后,皆与林公有血缘关系。便是林公自己生了孩子,也可以过继到林家,这都是有操作可能的。
而且,如此也可以使得部下心有依托,知道跟随主公是有前途的。要不然,时间长了,难免会生出二心来。
故而,取关中!既在情理之中,又有可行性。
雁门关突袭,对方不防备之下,胜算极大。
桐桐看庾质:“……敢问庾公,李唐一路势如破竹,走到如今,有征而无战,为何?”
庾质沉吟了片刻,这才道:“李渊此人,出身关陇贵族……”
对!不仅是关陇贵族,更是关陇贵族中的核心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