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您担心?”
“以后!我们在一日,争端便可控一日!”可假使将来我与她都不在了,会如何?
长孙无忌:“……”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古来征战无常,莫不是如此。
李世民长久的沉默着,当天回去,他拎了酒囊,去找三郎。
四爷刚换了药,看见对方来了也没起身:“二兄坐。”
李世民坐了过去,三郎身上有伤,不能饮酒。他自斟自饮,问说:“依你之见,此番谁胜谁负?”
四爷:“……”这怎么算呢?占便宜小了,都算是吃亏!要是这么论的话,你俩都觉得自己吃了大亏了。
这是主观的东西!
他只问:“丢一马邑,此三位良将夺一马邑轻而易举,二兄欲取马邑否?”
“取容易,然……强取则是与林公反目,此为不智Z⃛𝒢!”
四爷点头:“林公能放三将,亦能杀三将,可为何不杀?”
同样,此为不智!
四爷:“……”看!你们都是理智的人!用理智衡量得失,然后在对方的底线范围内给自己划拉。
李世民自李家起事以来,他就以主导的思想考虑问题。
为何?因为李渊承诺过,将来会册封他为太子。
他的坚持坚定,促成了李渊下最后的决心。
他的所有决定都是出自于他自己的决定,从未想过需要征询李渊的意见!起家之初,嫡亲的父子兄弟,谁都没有生出过防备,谁也没有过度的解读过对方的行为。
可这种行为在现在没人觉得错了,但是在李世民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之后,李渊册封了别人未太子,他的身份变了,那自然就会显得处处碍了李建成和李渊的眼。
由此可见,自来没变的是李世民!他一直就在做全盘的规划,从未避讳避让。
战争结束,他没有请长安的旨意,他在考虑马邑没有拿到手,可怎么能利益最大化。他甚至都没有去考虑,没有拿到马邑回去不好交代的事!
因为那是他的父亲,他的兄长,临阵出了变化,他做了战略上的调整,何错之有呢?
而桐桐的安排,确实叫他有些意外,意外之后又觉得理所当然!桐桐的行为上就是一个独立之外的王者。
她珍惜大唐的一切,她喜欢这些人,但她身份变了,她站在她的立场上,在不伤大局的前提下谋算起李世民来,也没手软!
她不带任何桎梏的,以一个真正的王者的姿态站着。
四爷知道李世民担心什么:“你怕林公再与突厥联姻?”
“若她的继承人有突厥血脉,在你我和林公百年之后,会如何?”
四爷:“……”她爱江山不爱我?在这个方面,她没男性帝王那么些臭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