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千道一万,这铺子是不会便宜了。
牙人眼一闭,道:“那边想要这个数。”他伸出一个巴掌,又添了一指。
六百两。
孟跃轻笑一声,听的牙人心里发颤,只见幕篱下传来揶揄声,“我又不是冤大头。四百两,乐意就卖,不愿意就罢了。”
胡牙人眼皮子一跳,还欲尝试,“郎君,四百两太低了,他们不会应,您再添…”
“我不是在跟你商量,这是结果,不会改变一分,如果你做不到,我自会去寻其他牙人。”孟跃起身就走。胡牙人忙不迭拦住她,连连告饶,指天发誓说再寻摸。
“一旬。”孟跃道:“一旬内再找不到就罢了。”
胡牙人赶紧应下。
胡牙人送孟跃离去,随后他朝另一个方向去,刚进入小巷,就被人缠住:“对面怎么说。”
“四百两,多一个子儿也没有。”
“这太低了。”夫妻俩嘀嘀咕咕,小媳妇眼神飘忽,“我们原本叫的六百两就不高。”
“再说了,我们把铺子租出去,一个月八两银子,好租的很。一年轻轻松松一百两银子,六年就回本了。”
胡牙人给气乐了:“你就吹罢,真那么好,你为什么不把铺子租出去?”
八两银子一个月,那得卖多少笼饼?
码头人来人往不假,但兜里有两个子儿的,谁会去吃平平无奇的笼饼,更多的还是干苦力的和寻常百姓。
更遑论那一带都是几十年老店,量大实惠,物美价廉。
一海碗油汪汪的打卤面,十文钱。谁家若高一文钱,当天客人就得赶掉三分之二。
小媳妇儿缩了缩脖子,从前婆母在时,一家人那真是一天十二个时辰不带歇的。
买面粉,买菜,和面,剁肉馅,做笼饼,吆喝卖笼饼,一天约摸八百个,把一家人累的团团转。
小媳妇儿都怀疑,婆母是积劳成疾没的。
她忙活一天,晚上浑身疼的睡不着,太受罪了。
再加上他们手艺不好,每日受同样的累,却只勉强卖出两百个笼饼。
这些年婆母带着儿子在京里置铺子,置院子,两处卖了,小一千两是有的。他们完全可以去周边县城置业,舒舒服服过后半生。
小媳妇儿扯了扯丈夫的袖子,丈夫道:“真的太低了,五百两,五百…诶诶别走啊。”
胡牙人懒得理他们,他手里又不只一处铺子,这个不成,就换一个。
三日后,胡牙人寻至麦坊找到刘生,“刘掌柜,北门那边有个面馆转手,有先时笼饼铺子三个大,一口价三百两,你帮着询问郎君,要是不要。”
是日下午,孟跃去面馆瞧了瞧,地段不错,与人定了契约,去官府公证。
夜里,孟跃看完账本,与刘生道:“明儿你去寻之前的匠人,推了面馆重建,我打算开个卤味店,两层楼高。”
刘生疑惑:“郎君何不建三层,这样也能多容纳客人。”
孟跃抬眸,烛火映在她眼中,落日残阳般,朦胧而清冽。刘生慌乱的垂下眼。
孟跃并无不悦,与他解释:“卤味味道,不适合客人久留,上面那层楼是放食材和杂物的。”
“但一楼也很宽了。”刘生说。
孟跃道:“一楼后半地方隔断住人。”
“啊?”刘生茫然。
孟跃笑了笑,那张淡漠的脸像平静的湖水,被春风拂动,泛起了圈圈涟漪,有了温度,“你这段日子跟城里乞丐儿打交道,可有几个得心意的。”
刘生年少时在流民群里混迹过,她相信刘生的眼光。
而刘生在短暂怔愣后,终于明白孟跃话中意思,一时呼吸都急促了,他想说怎么能随意用乞儿,但话出口却是:“郎君这么信任我?”
孟跃笑睨他:“是,有什么不对。”
直白简单的一句话,却如大锤砸在刘生心头,他喉咙滚了滚,哑声道:“郎君,其实我们认识的日子并不长,您并不知晓我是什么样的人,或许我很会隐藏,心思歹毒…”
孟跃抬手打断他:“你也认字念书了。你应该晓得何谓一见如故,何谓话不投机半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