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居高位,所做的一切事儿,只要符合天下人的利益。那就去做。这一定是对的。就算是错的,通过那群文人们的嘴,也能说成对的。这是庆皇告诉秦风的道理。反过来说。若掌控不住那群文人,他们能将对的事儿,说成是错的。“这天下百姓人多了后,各种想法就都会有了,乱七八糟的,甚至彼此冲突。”“那就必须要进一步的统一,让这天下间有一个可行的标准,必须严格执行,如此这天下间才不会乱,不会割裂。”庆皇诉说着自己的想法。不是他想集权。不是他想将皇帝的集权,达到了古往今来之最!而是这时代的必然。人太多了,若不这么做,大庆上下将乱象频生,最终将被这群人搞的乌烟瘴气,国将不国!这是庆皇不想看到的。也许,辽地与大庆朝堂上,是有所分别的。可庆皇又觉得。辽地与大庆,实际上殊途同归。甚至可以说。辽地现在的一切,更像是大庆理想中的未来。也给庆皇看到了另外的一种可能。如此情况,庆皇才允许秦风在辽地胡乱的折腾,不去插手。庆皇也想辽地给大庆走出不一样的道路。如今看来。的确不同了。那广宁城区区五百万的人口,却接二连三的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辽人那强盛的战斗力,富足的农业生产,以及钢铁工艺甚至战车!太多太多。还有更多庆皇见到过,不知道做啥的新奇玩意儿。于国来说。都是有益的。唯一的问题,反而在于辽地与大庆南北的差距越来越大。大庆南北依旧贫困。可辽人却越发的富裕。长久下去,必然发生问题。故此。庆皇准备暂且搁置这个问题,先将大庆的疆域定好了,四边安稳了,如此方可上下一心用力,安心的让所有大庆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这次在漠北的万国来朝,便只有一件事儿要做。”“就是确定朕的话,即便在万邦中,也要有足够的力量,让他们能够顺从。”庆皇说得雄迈有力,睥睨四方,大庆皇帝的权威,已经随着北伐的成功,达到了一种堪比神性的地步。庆皇的声音。不单单在大庆好用。就算在天下万邦,也要好用!无有不顺从者!这才是庆皇定下来,最重要的事儿,在这漠北王庭办大寿,最为关键的目的!让天下万邦。都来瞧瞧朕大庆的力量。秦风自然懂得庆皇的想法。“父皇所想,儿臣认为毫无问题。”“大庆朝堂的一切,就当是天下万邦执行的准绳。”“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无论土地、还是海洋,都将是我大庆皇室所有,允许那些蛮夷在上面生存,他们才行。”“若是不许了,那就只能湮灭。”秦风话还没说完,庆皇情不自禁的左右瞅了瞅,有种想要捂住秦风嘴的冲动。“老六这话……”“说的是不错。”庆皇说的很心虚。他只想影响到大庆周边的疆域,让这些人臣服。远方的邦国怎样,大庆没有这个控制能力啊!就算人家真的不服气,难道还能万里迢迢的过去征服不成?这个话,说的未免有些太大了,遥远的邦国怕是根本不信,这说的庆皇心虚。可若仔细想想,庆皇又有些心动。若是当真。他大庆的皇帝,当真能成为万邦的主导者,整个天下间最有话语权的存在。那影响力。怕是远远超过天可汗了吧。任何一个皇帝,都免不了为汉家子孙谋取万世福祉的野心。这样不单单能够赢得当下百姓的赞颂。即便千年万年之后,后世子孙仍旧能称他的名号。就算遇到了败家的后人,大庆积攒下来的庞大家底以及威望,也能让后世人多败一些年岁。而且败着败着,说不准还能迎来新的转机,再度兴盛。“大庆若当真能强盛到无所顾忌的地步,就好了。”庆皇万分感慨。觉得当下时代的大环境已经变了。周边蛮夷,已经不比汉时那般弱小了。汉时是怎样的时代?一个使者,便可压着周边邦国的王暴揍!而且邦王无可奈何,只能供着。强盛到何等的地步!其中最关键的原因。便是因为汉时技术大发展,在周边邦国还用骨武器、青铜武器的时候。汉人用的便是铁武器了!而且还是百炼钢。在周边邦国用皮甲的时候。汉兵穿的就是铁甲!而且不单单士兵穿甲,就连骑兵的战马,也有一套覆盖的钢铁甲胄!如此碾压之态势。也塑造了汉时汉人的无敌景象。,!只不过最后。汉亡于暴政,上下割裂,最后一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彻底打破了汉时皇家的平衡。也让大汉,步入到最后的三国荣光时代。即便一分为三,任何一个国度,仍旧可以吊打周边蛮夷。只是两晋时期,弱民太甚,加上内斗不断,最终造成了五胡乱华,酿造出无尽的灾祸。虽说。最终那五胡,最终也彻底融入到了这片土地上,与汉人再也不分彼此,甚至连那五个大部落,如今也已经彻底消失。但终究还是给这片土地,留下了无比悲痛的记忆。这也说明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世家大族的子弟,到了后期,大多都是成不了事的废物!也许能出现几个厉害的弟子,但架不住整体垮了,单单出现那一人两人,根本扭转不了大局。南朝之后,也是如此。最后还是开局一个碗的庆皇,一无所有坐稳了这个天下。只因为庆皇知晓民间疾苦,足够的接地气,实行的政令全是有益大多数人的。而并非世家大族!好在。如今的大庆内,除了皇室之外,兴许还有些地方望族,但早就没有世家大族。就算有,如今也基本被拆解到各地,无法造成太大的影响。秦风听着庆皇的话,目光无比凝重。“父皇,传统的战争方式,已经彻底改变了。”……:()无敌六王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