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志林是先做主体的设计,主体设计安装调试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再和其他人讨论解决。
张硕则是敲定了整个设计方案,主体再包括细节都是联通在一起的。
就像是盖一栋大楼,设计方案都摆在那里,按照设计方案去建造就可以了。
等全部都制造安装好,以后再进行整体的测试。
这就大大降低了难度。
其他人按照设计方案去安装就可以,根本不用怎么解决碰到的问题。
当然有好处,就有坏处。
如果在后续测试中碰到了问题,因为连细节的安装都做好了,再想进行调整就很困难。
尤其是碰到大的问题,可能会推翻所有的设计,让所有的工作以及努力付之东流。
其他人就不用考虑这么多复杂的问题了。
他们只是按照工作安排,一个部分一个部分进行安装,因为中途不会碰到问题,安装度还是很快的,只花费了三天时间,所有部分都已经安装好。
下一步就是进行氢弹电池电力输出系统的调试。
……
“虽然安装的度很快,但还是拖延了进度。”
“按照原来的计划已经进入中期,肯定还会有一些问题,后续慢慢调试也能解决。”
“现在才刚开始进行调试,这样整体的设计,调试往往可能比设计、制造需要的时间还要长。”
“如果碰到无法解决的问题,还要推倒重新设计……”
“重新设计,重新制造安装,再去进行新的调试,又会是一个循环,来上三、四次……”
“遥遥无期啊!”
孟志林感叹着摇摇头,他有点小小的幸灾乐祸,也知道自己不应该这么想,但还是有些控制不住。
每个人,都是如此。
当赵老师再来到基地的时候,孟志林也忍不住说明了自己的想法,“要是碰到了大问题,就要重新设计制造。”
“张硕教授的想法确实没问题,但是,我感觉吧……”
他说着摇了摇头,明显不看好。
赵老师反倒觉得很有意思,有人质疑张硕的工作,实在是非常的少见。
他笑笑没说什么。
这天下午就是进行第一次测试,赵老师一行人,再加上孟志林都一起旁观测试。
他们站在控制室的大屏幕前,有研究员专门讲解着屏幕上的数据,每一个数据都代表一个输出端口的检测数值。
氢弹电池电力输出的设计,是为了保证每一个输出端口的数据在计划之内,并且要持续保证数据的平稳。
孟志林旁边就是张世成,调试要开始的时候,他就小声说着,“看看,现在就是验证的时刻。”
“电力输出多么复杂,你也是知道的。”
“我们的研究方向有什么问题吗?先完成主体,碰到问题再解决问题,其他的也都是这么做,更复杂的都有。”
“比如战斗机,电力系统有多复杂?还要考虑航空动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