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时间,张硕和团队合作过两次,每次都会有重大成果,尤其是上次核转电的研究。
汤华马上就要退休了,结果因此延迟了几个月。
如果是为了研究牺牲退休时间,当然要给予肯定和赞叹,实际情况是团队有汤华和没有汤华是一样的,汤华基本不负责事务,就只是分享成果而已。
汤华终于退休了,他也带领团队来参与一个重大研究。
现在完成了这么大的成果,宋保国就希望把喜悦‘分享’给汤华,汤华知道以后,可能会非常遗憾?
遗憾退休早了?
遗憾没机会参与如此重大的研究?
或者,想着再能坚持坚持就好了?
宋保国最希望看到的就是汤华遗憾的表情。
倒不是和汤华有仇,他也是汤华培养出来的,但上面总有个老院士压制,让人感觉也很不爽的。
看到汤华的遗憾,又或者是羡慕的眼神,就实在太完美了。
“可惜,不能直接告诉汤老头……”
“唉~~”
这是宋保国遗憾的地方,实验保密性决定不能把消息告诉基地以外的人。
张硕、佟智国一行人回到了实验基地。
这个时候,兴奋和激动已经过去了,回基地就开始查看数据,然后交代下一步的工作。
实验中添加的原材料不多,也是在计划中的,一则是为保证安全性,二则也是一个个实验中不断上升的材料密度,来拿到更精确地数据。
当材料密度高,理论来说维持区间温度的时间就会变长。
连续几次都是如此,就可以认为是理论得到了验证,技术方面也没问题了。
再下一步,就要朝着应用转化方向走了。
比如,改造添加核转电装置,来让设备源源不断输出电能,并做基础实验测试。
当能够稳定对外输出电力,也就代表掌握了核聚变电池技术。
然后,就是安全测试。
安全测试,需要不断增大原材料密度,并增大反应强度来测试设备的极限,危险性还是比较高的,同时也是技术应用前的最后准备。
不管怎么样,研究走出了最重要的一步。
后面就容易多了。
实验基地内部召开了总结性会议,会上说明了实验数据,总结了碰到的问题,也交代了下一步工作等等。
会后,基地向上级打了报告。
实际上,科技工业局第一时间就知道了消息。
李老师百忙之中,也关注了实验情况。
当得知实验取得成功,调节材料的作用被验证时,他忍不住赞叹道,“又是一项重大技术啊!”
“调节材料的作用被验证,也就代表氢弹电池技术没有了不可跨越技术屏障。”
“应用,是早晚的事……具体什么时候能应用?”
他还是很关心这一点。
佟智国说道,“应用上也不确定,实刚刚开始,估计最少也要一年吧。”
“如果一切都顺利,可能只需要半年。”
佟智国预估的时间让李老师有些惊讶,他问道,“样机制造也要很久吧?”
“不会。”
佟智国摇头解释道,“如果到了应用那一步,制造反倒不是问题,核聚变电池,最主体的部分是真空反应炉,后续还要进行核转电的研究,我问过宋保国教授,他说核转电装置也很容易,只是需要简单改造一下,技术复杂性来说,甚至赶不上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