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核物理领域的观点截然相反,尤其是专业从事核聚变研究的学者,就更是对威尔逊的观点嗤之以鼻。
他们和丹尼斯-怀特的想法类似,他们认为核聚变的自反应,只存在于一亿摄氏度以上环境,根本不可能在低温下进行。
这是已经刻印在骨子里、根深蒂固的常识。
哪怕是添加了新物理的因素,也不可能出现违背常识的情况。
“新物理确实很厉害,但它无法影响到核聚变。”
“至少到目前,新物理所谓的强力转化,也没有完全确定下来,原子核核力拆分也许是另一种反应。”
“除了掌握技术的团队外,没人知道具体情况。”
“电磁干涉让氘、氚元素产生强力,再促进元素自身生核聚变反应?这实在太荒谬了!”
“托卡马克装置本来就施加了强大的磁场控制,但从未有实验检测出核聚变低温下具有持续性……”
一大堆的核聚变专家站出来抨击。
无一错一一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换做是原来的环境下,相关领域的专家都在忙着做研究,有个违背常识的技术观点提出多数也不会直接进行否定甚至抨击。
有些人大概会不屑一笑,根本就不会放在心上。
现在的环境就不一样了。
国际上大多数托卡马克核反应堆的研究都暂停了,相关的专家学者不能说丢掉了工作,但实验经费肯定是没有了,研究也进行不下去,自然就变得很清闲。
他们的工作时间,都是喝茶、看报,有心情时也会伤春悲秋,回忆一下过往的辉煌。
顺带,感慨自身境遇……
现在现有人提出违背常识的技术,就好像给了他们一个情绪的宣泄口。
丹尼尔-怀特的团队就成了被抨击的对象,泰勒-威尔逊则被重点照顾。
“什么核物理天才,他到现在也没什么成果,那些实验研究根本不值一提。”
“他提出来所谓低温核聚变,大概只存在于梦里了……”
“或许,他的研究全凭想象?现在核聚变被其他技术顶替、项目暂停了,他可以转行当个作家?我相信,他会很有前途。”
“以他的名气,销量一定很不错!”
……
元素抗性实验基地。
基地内一直都非常忙碌,团队上下不断的进行实验工作,确定新实验方向后,他们已经完成了两次‘核转电’实验。
在工作的间歇期,佟智国也关注到了国际新闻。
他急忙的就找到张硕,“看看这个,泰勒-威尔逊,麻省理工的天才核物理学家,他提出了低温核聚变技术!”
张硕也找了几个新闻,认真的看了好半天,疑惑道,“如果我的理解没错,威尔逊和怀特是一个团队?”
“威尔逊提出了低温核聚变技术,但否定了怀特说的所谓‘技术信息’?”
“是这样,有什么问题?”
“所以他们所谓的技术还没有理论支持,也只是一种想象而已吧?”
“能想到也很了不起啊!”佟智国叹道,“换做是我绝对想不到,不,应该说,核聚变领域的学者都想不到。”
“他想到了,真是太天才了……”
佟智国的年纪,早就能感受到知识迷障对研究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