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纷纷沉默了,大家都是寒门子弟,当然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选择《易经》。
朱熹为《易经》、《尚书》和《诗经》都做了注疏,就是说这三经是有官方意识形态的标准答案的。
《春秋》用左氏、公羊、谷梁三传及胡安国、张洽传,《礼记》用古注疏,这其中有和官方意识形态相悖的地方,没有名师指导师没办法入门的,寒门弟子一般都不选。
而《易经》字数少,这年头无论是买书还是抄书,对于寒门子弟都是一笔巨大的支出,所以像陈朝源这样选修《易经》的寒门读书人是最多的。
因为选修的人多,所以《易经》在科举考试中格外的卷,考的题目也越来越偏越来越难。
陈朝源四书学的已经不错了,每次都是在这《易经》的考题上丢分。
“那以陈兄之见,应该治那本经?”
陈朝源说道:“《诗经》!”
看到其他二人也点头,苏泽问道:“这是为何?”
“《诗经》有朱子集传可以自学,治《诗经》的南平读书人要比《易经》少一些,竞争也没那么激烈。”
苏泽问道:“请问陈兄,这南平县内治哪本经的人最少啊?”
陈朝源低着头说道:“那自然是《春秋》了。”
“这《春秋》微言大义,虽然字数不多,但是左氏、公羊、谷梁三传及胡安国、张洽传实在太多了,卷帙浩繁,普通读书人根本读不起,更不要说其中精妙之处,也不是没有名师指导的人能学的。”
果然如此,这也和苏泽想的差不多。
看起来公平的科举考试,其中也藏着不公平。
就不说科举作弊这种场外因素,名师指导的和自学的就差距极大。
选修五经的时候看起来寒门士子有选择,实际上能自学的也就《易经》和《诗经》,这赛道都卷的不得了。
但是那些富家子弟,则可以延请名师,选修寒门士子不敢治的《春秋》《尚书》《礼记》,这就要比寒门子弟更容易考上。
苏泽知道陈朝源是为了自己好,不过他可是有系统的人,到底治什么本经,苏泽心中已经有了决定。
他还是说道:“多谢陈兄指点,让苏某少走了弯路。”
陈朝源说道:“苏兄天纵奇才,能破知县老爷的精妙题目,只要好好治几年经,必定能考上秀才。”
熊岳和林清材也纷纷点头。
他们也不是看不起苏泽,要学通一门经义,怎么也要几年的功夫,苏泽还没有治本经,说他几年能考上秀才已经是夸奖他了。
苏泽看了看自己科举Lv3,105300,只要坚持这個进度读书,明年县试前肯定能肝到Lv5。
说完了科举,四人又开始讨论起当下流行的学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