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外,陈蟜率领汉军主动出击,一场大战瞬间爆发——陈蟜知道: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打仗讲究的就是一个先下手为强,正所谓兵贵神速,攻敌于不备之时,出击敌人意料之外,如此方能取得兵家之胜利,但是却不能让敌方预叛了你的意图。匈奴人本以为雁门关内的守军只会龟缩防守,断然不敢出关与他们野战,尤其是他们兵多而汉军少。此时的匈奴人经过长途跋涉,早已是人困马乏,饥肠辘辘,正在安营扎寨、埋锅造饭,再加上正处于精神最为松懈的时刻。然而,陈蟜却率领着汉军突然杀出,如猛虎下山一般,直扑匈奴人的营地。这突如其来的袭击让匈奴人上下失序,一时间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那些刚刚分散开来准备迎击的匈奴士兵们,根本来不及组织有效的抵抗,就被陈蟜所率领的汉军轻易地击溃了。陈蟜见状,当机立断,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率领着大军乘胜追击,一举杀进了匈奴人的临时营地。在陈蟜那勇猛无畏的攻击之下,匈奴右大将惊慌失措,完全乱了方寸。他原本高高飘扬的中军大纛旗,此刻也是不断后退,让匈奴士兵惊慌失措,一败再败——“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陈蟜深知这个道理,他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彻底击败匈奴右大将的绝佳机会。于是,他毫不迟疑地指挥着汉军紧紧咬住匈奴右大将不放,不给对方丝毫喘息之机和重新整顿军队再战的可能。汉军在战场上展现出了高度的统一性和协调性,他们紧密配合、相互支援,犹如一台精密运作的战争机器。每一名士兵都清楚自己的任务和位置,严格按照指挥官的指令行动,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战斗力量。与之相反,匈奴人的军队显得杂乱无章。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和统一指挥,各个部落之间各自为战,无法形成合力。这种混乱无序的状态使得匈奴人在面对汉军的进攻时,逐渐陷入被动。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战局对匈奴人越来越不利。起初,只是一两个匈奴士兵因为恐惧而逃离战场,但很快,这种恐慌情绪就像瘟疫一样迅速蔓延开来,越来越多的匈奴人开始丢下武器,转身狂奔,原本还算有序的阵线瞬间崩溃。匈奴右大将骑在马上,惊恐地望着前方如潮水般汹涌而来的汉军。那一队队整齐的军阵,一波又一波地向他们杀来,气势磅礴,锐不可当。而匈奴人此时却像是被卷入洪流中的鱼儿一般,只能身不由己地随着人流四处逃窜。尽管心中明白大势已去,但匈奴右大将却并没有选择与汉军拼死一战,以死左贤王的勇气和忠心。他深知继续抵抗下去只有死路一条,于是毫不犹豫地掉转马头,带着身边为数不多的亲信部下,匆匆逃离了这片血腥的战场。陈蟜深知匈奴人的脾性,这些蛮夷向来畏惧强者的威严,而非所谓的仁德。若要与他们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唯有将其彻底击败,令他们感受到切肤之痛方可。因此,当陈蟜成功击溃匈奴军队时,他并未下令麾下的兵马停止追击。相反,他亲自统率着浩浩荡荡的大军,如疾风骤雨般紧紧咬住匈奴人的尾巴,穷追不舍。匈奴右大将带着残兵败将一路狼狈逃窜,好不容易才退至马邑附近。然而,他们甚至连喘息的时间都没有,只见萧胜和萧庆这对兄弟率领着三千名英勇无畏的汉军突然从侧翼杀出,如同神兵天降一般。那些原本就惊魂未定的匈奴败兵此刻更是惊恐万状,稍有风吹草动便吓得魂飞魄散。面对汉军的凌厉攻势,他们瞬间乱作一团,毫无还手之力,只得再次踏上逃亡之旅。陈蟜追至,迅速指挥部队与萧胜和萧庆所部合流,两支人马合而为一后气势如虹,继续向着残余的匈奴人猛追而去,誓要将这群来犯的匈奴人一网打尽。平城,这座古老而庄严的城池屹立于大地之上,仿佛是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此刻,李敢和窦良等军中将领神情凝重地站在城头,他们身姿挺拔如松,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李敢眉头微皱,脸上透着一股严肃之气,他转头看向身旁的窦良,沉声问道:“关于黄旗海的匈奴人动向,探马回报了吗?”窦良连忙将视线从远方收回,转向李敢,恭敬地回答道:“回李将军,刚才已有探马回报。据报,那匈奴左大将所率之部如今正驻扎在黄旗海一带,且至今仍寸步未动。”李敢听闻此言,微微眯起双眼,陷入沉思之中。少顷,他再次开口说道:“把我们所有的探马都撒出去,让他们务必密切监控黄旗海那边的匈奴人的一举一动,任何风吹草动都不得放过。”说罢,他挥了挥手,示意窦良去执行命令。窦良抱拳应诺一声:“喏!”随后便转过身,脚步匆匆地向着城下走去,他的身影很快消失在了城楼的拐角处——李敢和其他将领仍然站在城头之上,眺望远方等待消息,枕戈待旦随时准备出击。太阳正值中天,平城城头一丝风也没有。这时,窦良匆匆而回——他几步来到李敢等诸将身边,向李敢一抱拳,“启禀李将军,卫将军在雁门关外大破匈奴右大将部二万余人,其部溃兵就要抵达平城附近。”闻听此言,城头之上紧张压抑的气氛一扫而空,诸将们的喝彩、求战之声不绝于耳——“彩!卫将军大破匈奴人于雁门关之下,当浮一大白。”“匈奴人这帮狗娘养的,恨不能亲手杀之。”“李将军下令吧,让俺们出城截杀一阵。”李敢严肃的脸色缓和了不少,他再次问道:“黄旗海的匈奴人,他们动向如何?”:()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