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业利润空间确实有限,可以尝试搞搞新农业。”
宋思铭建议道。
“新农业?”
“具体怎么个新法?”
徐惠宝好奇地问道。
“主要就是运用科技手段,种植附加值比较高的农作物,常见的反季蔬菜,水果,都属于这个序列。”
宋思铭用通俗的语言解释道。
“这种高科技的东西,普通家庭搞不了吧?”
徐惠宝提出难点。
“普通家庭肯定搞不了,前期投入大,也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实时指导,所以,最好还是规模化。”
宋思铭回答道。
“规模化?”
“可是规模化,谁来投这个钱?”
作为乡党委书记,徐惠宝自然明白什么叫规模化,简单说来,就是不能小打小闹。
“我介绍给您一位投资商怎么样?”
宋思铭问徐惠宝。
“那可是太好了!”
徐惠宝喜出望外。
“这位投资商原本计划是在王寨乡搞新农业开发,但是,王寨乡的情况,徐书记你也了解,都是零零散散的山地,实在没办法搞规模化种植,我想来想去,整个澜沧县,也只有米仓乡最适合。”
宋思铭实事求是地说道。
“确实。真说种植,那肯定是米仓乡的条件最好,要不然,也不会有米仓这个名字。”
这是徐惠宝作为米仓乡的党委书记,唯一引以为傲的地方,停了一停,他又试探着问宋思铭,“具体有多大规模?”
“两个亿。”
宋思铭伸出两根手指,说道。
“两个亿?”
这个数字属实惊到了徐惠宝。
米仓乡全乡耕地面积三万两千亩,全负荷耕种,一季小麦,一季玉米,也就能产不到四万吨的粮食,而不到四万吨的粮食,连一个亿都卖不到。
如今,要在米仓乡投资两个亿搞新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