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是一户十亩堪堪饿不死,未能图得温饱。
那若是再来十五亩呢?
那家家户户在能保证温饱的基础上,还能有余粮了。
白子豪看大家高兴,不得不先泼冷水。
这梯田,可不是哪儿都能搞的。
“老夫在位四十三年,之前在户部做过十三年,往年冬季下头总有折子往京城递,淮州宁平镇和平村死人了,五个,和柳村八个,和谷村七个,和安村四个……光是一个镇一个冬天就死了二百三十多人,而北部各洲从没死过那么多人。”丘大人眼是红的,声是颤的:
“咋的北边没死那么多人,就偏的南边死?是因为咋大周南边穷,那儿的老百姓冬季不仅要挨饿,还要受冻,染了寒,没得银子,多数是熬啊熬,可往往都是没能熬得过冬季就走了。”
“这梯田虽不是哪儿都能搞,但只要能竭尽全力,让一个地方,哪怕只是一个镇的百姓能吃饱饭,老夫就觉满足了。”
他们在京城,虽是没下到地方去,可年年底下传回京的那些数据那些税收,他们就知道老百姓好不好过。
但没有办法。
年轻无知的小辈可能会来一句,没田,那不懂买吗?
有了田有了地,还能饿死?
但一亩荒地多少钱?
好一点的,离山脚近的七八两,差一些的六七两,穷苦人家要存多久才能买上一亩?
一年赚个二两银子,存三四年也就够了,可不能这般算,这四年间,总不能不吃不喝不穿衣,就是再怎么省,布可以不买,油可以不吃,但盐无论如何都得吃,人情往来得去银子,还有各种税,这些都是银子,省不了。
所以即使一年赚他个二两,可结果往往都是花一半存一半,存个五六年,够买一亩地儿了,可这五六年,孩子大了,又该娶媳妇儿了,那只能先娶媳妇,再存五六年,能买一亩地儿了,可家里又多了两张嘴,再买那一亩地,还是没能剩粮,也没能让家里吃饱,所以穷人家,很难有出头的日子。
现在要是梯田能开出来,又出新政策,百姓‘买’得起了,那民富是迟早的事儿。
一行人商讨了两天一夜,完善好方案,第三天早朝时,周初落提了这事儿。
立马有臣反对了。
凡是新事物、新政策的出现,难免的总会受到质疑和抵触。
特别是守旧之人。
有老臣立马出列说皇上三思,这什么梯田微臣从未听说,闻所闻问见所未见。
此事不是小工程,要是不得行,那亏大发了。
郝大人几人站出来,方案他们虽是觉得万无一失,可毕竟还没做出来,话也不敢说太满,只说郑大人所言极是,那初期就不在南部全面推广了,先拿几镇试试。
郑大人冷笑一声:“郝大人倒是说的轻巧,一村若是能修一千多来亩,那一镇多少个村?几镇得多少亩?得去多少财力物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