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则在于没有完全拒绝,留了一个引子。
作为商业电影,要有商业的一面,同时也不能完全沦为外部意识的大喇叭,自知或不自知的为其服务。
也许当下没那么严重,但必须时刻警觉。
沈三通不照顾巨婴,扎了两根刺。
让被社会主义保护的巨婴,重新审视自己的爱情观,和对待她们男友的态度。
撒娇可以,但别把撒娇当个性。
不讲理可以,但是记住自己是在不讲理。
正常女性,可以看懂在剧情和台词之间隐藏的黄小仙,对她自己性格的反省,也能够理解黄小仙会有一个稍微伤感的结局。
1o年,没到后世的魔怔程度,和不魔改男性也无所谓一样,魔改了女性也不会太在意。
至于很少一部分,人数很少声量很大的群体,不用过于在意。
单纯从电影盈利来说,沈三通也需要淡化里面的女频气息。
这部戏最大卖点是他挂了监制名字,给了火车头厂牌,扩大观影群体。
女频味道太浓,反而不利于票房。
沈三通希望《失恋33天》,是都市时尚类型电影,是“小鸡”类型电影,爱情喜剧电影,但绝不是外面的“狗哨”。
当然,沈三通也不会让人从电影里学到什么。
那不该去看电影,而是该去上课。
他只是觉得,电影是大众的,可以有不同类型的百花齐放,但不应该是尖锐对立的封闭圈子。
另外。
电影是用来看、用来听的,也是电影的生命力所在。
在小屏幕上,和在电影院区别大了去了。
如果变成了“狗哨”电影,电影不需要存在,影院也不需要存在,放在手机上一样看。
类似《好东西》的电影,只是榨取电影行业的生命力。
这些玩意是鱼塘主养的鱼。
沉浸在这种特定词汇和黑话构成的语言游戏里,是愚蠢的。
没有从某种创伤性的事件中获得解放的人,也是无法支撑自己生命内核的。
换句话说,这是一种唯心,往往是极端唯心主义。
而在人世间,极端唯心是有专攻的。
对于男性的极端唯心,专攻是机器,因为机器更唯心,表现就是“进厂”。
机器不会说话,绝对唯心,比极端唯心还要唯心,机器沉默但振聋聩。
也可能是坐牢。
对于女生的专攻,则是“时间”。
二十岁的感受,和三十岁是不同的。
三十岁,和四十岁也是不同的。
时间也不会说话,也是绝对唯心。
沈三通如今是影视资本里最强的一支,他也可以做鱼塘主,用标签筛选,但是他知道最终后果。
大部分人遵从生命本能。
这种玩法,断子绝孙,只会把电影玩死。
电影会成为找认同的东西,而不是感受快乐,圈子越来越小。
这类“狗哨”电影,和一些拍不好的爱国任务电影,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都是为了意识形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