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拓”到此得到了大成,用该技法手拓之器物全形,器形准确与实物不二,纹饰清晰,丝丝入扣,铭文规范,笔画有秩,效果逼真,赏心悦目,为重铸全形拓昔日的辉煌注入了浓重的一笔。它不仅仅是资料,优秀的拓画,本身也成了一件精美艺术品。然而就是这样一门对中国金石研究无比重要的工艺技法,曾经一度失传了。国家图书馆,中国文物遗产研究院,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都收藏了大量的藏器拓本,这些拓本很多都来自晚清民国时期的学问大家,比如陈介祺的簠斋本、刘体智的善斋本、端方的陶斋本、孙壮的雪园本、陈宝琛的澄秋馆本、王辰的铁庵本等。这里头还有周至的半个祖师爷,甲骨四堂的罗振玉的雪堂本。从去年开始,各项非遗产业逐渐开始得到国家的重视,而在书画艺术门类当中,双钩复制法,套印雕版法,以及影拓法,被列为了重点恢复的三门技艺。有资料和大量影拓珍品在库房里,国博和故宫的老师们将之恢复起来也不难。这其中双钩复制法主要用来复制高档的书画复制品,雕版套印用于最大程度还原水墨画作,这两项现在是荣宝斋的强项。而影拓法,当然就在青铜藏品最多的国家博物馆予以恢复了。影拓研究室的老师们很喜欢麦小苗这个开朗大方的漂亮小姑娘,送了她一卷师酉簋的影拓挂轴,可把周至给羡慕坏了。师酉簋通高225厘米、口径191厘米、足径20厘米,从器形、纹饰、铭文看均属于西周中晚期的典型样式,这玩意儿是一套四件,大小基本一样,拓印的这个是编号为甲的那一件。影拓上的师酉簋分作三幅,下部一副是立体拓,器物与原器大小完全一样。口沿两侧有一对兽首半环耳,耳上之兽的兽角呈螺旋状,垂珥上有兽身状纹饰。盖沿、器口沿分别饰以大小相间的重环纹,圈足饰单体重环纹一周,盖面及腹部饰瓦棱纹。所有的细节全都一一拓印了下来,足见精美。而上面的两副图则是师酉簋的内盖和内腹,师酉簋的盖内与器内底对铭分11列,每列9至11字,一共有107字,铭文记载的是一次廷礼册命的事件,大体是周王元年正月,王在吴地,到达吴的太庙并主持师酉的册命典礼。师酉簋尤其非常独特的地方,因为它保留了许多金文在过渡时期的特殊现象。如“年”“厘”“册”“秦”“朕”“宝”等字,某些部位还保留着早期金文中的肥笔孑遗,但已退化为复笔所画的圆点;此外,“文”字字形则沿用了典型的西周早期样式。而从其书法结体来看,字迹匀美、笔意纯熟,又都是西周中晚期金文的典型代表。在行文布局方面,铭文在保持纵向自然成列的同时,并未勉强追求横向文字的整齐划一,避免陷入呆板窠臼;在字形字体方面则方圆兼施,错落有致,“太”“庙”“公”“族”等字故意进行了收放对比和笔法处理,这是书法上的一种重要手段,对变化的追求,使铭文保留了婉转流畅、跳跃灵动的意趣,也表明了那个时候的书法已经有了意趣美学上的追求,而这种追求也指导后来数千年中国人在书法上的进步。对于研究汉字来历为本门学问,同时又喜欢书法的周至来说,这种“下真迹一等”的精美拓品,太馋人了。“要是喜欢你就拿去吧。”麦小苗觉得这么大的一幅卷轴她拿着有些累赘:“反正我也不懂。”“才拿了启老给你的一幅书法,又拿了袁老给你画的桃夭,这可怎么好意思……”周至到底拒绝了诱惑:“还是你先收着,等回了联和乡再给我!”“嗯!”到了晚上,就是周至修画和上课的时间,麦小苗虽然不大听得懂,但是看到周至给一帮比他还大十来岁的人传授各种知识和技巧,麦小苗就觉得挺光荣,两手撑着下巴在那里看周至,眼里都是小星星。“从洪武至弘治,明代宫廷绘画与浙派盛行于画坛,形成了以继承和发扬南宋院体画风为主的时代风尚。”“明代宫廷绘画承袭宋制,但未设专门的画院。朝廷征召的许多画家,皆隶属于内府管理,与唐宋授翰林待召不同,多授以锦衣卫武职。画史称他们为画院画家,实际上是宫廷画家。”“洪武和永乐两朝属初创时期,机构未臻完备,风格也多沿续元代旧貌。至宣德到弘治年间,两浙与闽地继承南宋院体画风的画家,陆续应召入宫,遂使明代院画一时呈现出取法南宋院体画的面貌,宫廷绘画创作达到鼎盛时期。直到正德以后,吴门派崛起,民间水准逐渐取宫廷而代之。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明代宫廷绘画以山水、花鸟画为盛,人物画取材比较狭窄,以描绘帝后的肖像和行乐生活、皇室的文治武功、君王的礼贤下士为主。如商喜《明宣宗行乐图》、谢环《杏园雅集图》、倪端《聘庞图》、刘俊《雪夜访普图》等都是其例。”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在绘画上,明代宫院画没有能够超出两宋,但是在装裱方面,却达到了大成。”“在明朝之前,手卷的形式已经出现。因为书画作品较长,古人为了方便阅览,将书画作品握于手中并按顺序展开,衍生出卷的形式。比如宋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用一幅整卷完成,横幅长达11915厘米,因整幅画作的幅面较长,需要裹卷起来,鉴赏时不能一眼观其全貌,必须从其中一头开始,渐次领略。在浏览不同装裱部位的题款、题跋时,便于前后进行对比,观者的印象会逐渐加深,审美欣赏情绪逐渐高涨,当阅至尾部题跋时则能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形成了中国装裱艺术的独特魅力,甚至影响了审美和画家创作取景的方式。”“宋代赵希鹄的着作《洞天清禄集》和米芾的着作《画史》中,都对横卷形制及其演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装裱技艺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而明代手卷作品开始常见大卷轴画,因画幅较长,被称作‘长收卷’,因款式为横幅,也被称作‘横卷’,如着名的东晋时期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后人横卷修裱。”“另外,明代手卷的装裱形式也有了新的发展,在天头后面、画心隔水前面,增加了一段空白纸,称为‘引首’。”“这样的装裱风格在明代以前是没有的,这也是区分修裱年代的一个重要标志。”:()重生之乘风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