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近过半的楚军早已投降,其余人死的死,伤的伤。最后跟他走出百尺崖的兵马,不过三五万人。
项燕沧桑的眼中除了悲凉无力,还有浓重的恨意。
这是他打过的没有几乎没有军心,楚军投降人数最多最干脆的一次仗。可事已至此,只能先回去再说。
出了百尺崖,约莫行了两百里。
项燕就看到一队黑压压的秦国兵马站在前方,正对他们拉紧了弓弦!
为首指挥的将军,竟然是一个极其年少的少年。
他身着盔甲,浅褐色的肤色让他显得俊美锋锐。他高眉深目,眼窝微陷,一双狭长上挑的眼睛里是满满的杀气和蒸腾的兴奋。
薄红的嘴唇也微微勾起,漫不经心的语气中含着一抹急切夺取项燕人头,前去赵瑶君那儿邀功的渴望:“项大将军,小子韩信,在此恭候多时了。”
他比起项燕这闻名诸国的大将来说,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将,但姿态却是势在必得的。
项燕瞧见这少年不惧怕他的威势,他头上两股红缨似血,手上提着一把锋利的剑,脸上带笑的模样,不由想到自己稚嫩年幼,却说自己想要当大将军的孙子项籍。
若是少年将军,风采也只怕如眼前之人一般了。
韩信朝默默不语的项燕拱了拱手,道了一声得罪后,二话不说,立即弓兵放箭。
一阵阵箭雨飞射而来,一连来了三波。
三波之后,韩信率先催动胯下战马,带着身后的秦兵冲锋。
韩信的剑锋利无比,他眼中杀气腾腾却又冷静至极。一次次劈砍划刺,那一把长剑好似神兵利器一般,轻轻松松破开楚军的防护,深深刺进他们的心脏、咽喉,砍下他们的头颅。
杀着杀着,年仅十五,锋芒毕露的韩信,对上了身经百战的老将项燕。
两人来来回回拼杀,项燕经验丰富,敌对之时,最会找对方漏洞,最会避让,也最会等待时机让对方毙命。
韩信却身强力壮,跟随王贲将近十年习武下来,刚劲勇猛得无人能敌,关键是他杀得再疯,还能保持理智。
他不仅有武将的勇猛,更有文臣的谋略,年岁虽小,却已经打了许多胜仗。
韩信今日格外兴奋,满心只想将这名满天下,楚国战胜的头颅,亲自捧到太女殿下面前,好得到她赞赏的笑容和几分垂青。
两刻后,项燕手中的长剑被韩信猛力砍断。他年纪已经大了,终究力有不逮,再坚持抵抗了片刻,便被韩信斩下了头颅。
鲜血溅了几滴在韩信脸上,他浑不在意,只心满意足的举起项燕的头颅,兴奋扬声道:“项将军已经枭首。”
他随手抓着项燕的头颅,看着快全胜的秦军,如同餍足的年轻猛兽,将其余猎物军功让给了手下。
韩信渐渐退出战场。
他不知从哪里摸出一个精美的盒子,将项燕的头装了进去,函封好后,沾血的唇角才微微一弯,对拼杀的秦军道:“剩余楚兵,杀无赦!”
第149章
赵瑶君接到战报,实在没有想到韩信竟然这么勇猛,这样聪明。
他不仅杀了楚国的大将军项燕,当夜更是犒赏三军,之后带着收拢的楚兵占领了巨阳、城父,直接同楚国国都寿春对峙起来。
韩信得了她之前平舆城阳谋的灵感,他还将军中粮食也分给楚国投降的降兵,同他们同吃同住。
当夜举行篝火大会,让军中最会洗脑的人,站在阔地上,大声谈论秦国太女的神迹,谈及当年太女殿下降下甘霖时让楚国黔首接水救命的场面,惹得经历过这些事情的楚国黔首当场热泪盈眶。
他们还宣传秦国黔首的好日子,以及早已被秦国占领的韩国、赵国、魏国黔首的好日子。
他们不仅说,甚至还有原先韩国、赵国、魏国的黔首,争先恐后的去到空地上,开始说自己在秦国的日子,开始赞颂王上、神使、大臣们的功德。
饥肠辘辘的楚国降兵,一边吃东西,他们有的煮着美味香软,偶尔吃过的挂面,他们有的嚼着甜滋滋的红薯干,有的在火堆里烤着土豆。
大锅里熬着肉干和豆子羹,楚国兵卒们还烤着温暖的火,只觉得现在不像在战场,反而像在家中享受。
他们满耳朵都是什么玄鸟大人如何庇佑,大王如何英明,太女殿下如何爱民如子,神力无边的事迹,听得他们心里对秦国黔首越发艳羡起来。
那些什么新养的猪肉滋味有多美,秦国神粮很多,土豆很软糯,结成的土豆多得吃不完。玉米清甜,嫩的时候好吃,老了磨成粉能做主粮。红薯甘甜,晒干的红薯干,他们尝了滋味果然不错。
听说,秦国之后要在北方大量种植棉花,让黔首们终究有一日能穿上柔软的袍子。
楚国降兵们还听到自己身旁的秦人,一边烤火吃东西,一边美滋滋的说。
“我阿父已经六十五了,他在我们村中是高寿之人。去年他得了病,我家其他人原以为活不下去了,谁知村里的赤脚大夫,竟然说年满六十治病不要钱,将我阿父带进他们那什么诊所治病,将他给生生治好了!”
楚国降兵惊呼:“真的吗?你们还有大夫治病,想来是靠近咸阳的乡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