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心里都觉得,好像这一年多不在一起,分明又都是在一起的。目光闪动时,里头闪耀的都是喜欢喝吸引。
瑶令的脸都红透了。
这东西十一阿哥没吃上,倒是叫康熙享用上了,这可真是,怪羞耻的。
这可不能再瞎闹了,再闹下去就收不住了。
康熙替瑶令拢好衣襟,抚了抚她红扑扑的小脸与她说正经话。
康熙道:“惠嫔给大阿哥瞧中的是彭春家的女儿。朕给大阿哥看中的是科尔坤家的女儿。两个姑娘年纪差不多,就是这家世,朕和惠嫔说不到一处去。”
瑶令眨眨眼,没说话。
康熙瞧她:“怎么了?”
瑶令道:“万岁爷与惠嫔商议大阿哥的婚事,与臣妾说,这合适么?”
她如今已是妃位,不必再如同从前似的,资历深的嫔妃也不用喊姐姐的。
“这怎么不合适了?”康熙道,“你如今和钮祜禄氏一样,同掌六宫事务,大阿哥又一向尊重你,与你说他的婚事,再是理所当然不过了。”
“你是不是怕将来惠嫔知道了埋怨你?朕可不会让她知道的。”
瑶令笑道:“臣妾可没有这样说。”
她道:“惠嫔喜欢彭春将军家的姑娘,许是想着大阿哥的性子,与将军家中出来的女孩子脾性更相配一些。”
彭春就是费扬阿刚去东北打仗时的顶头上司。
现如今费扬阿是安北将军了,彭春在此前也被康熙封为一等公了。
彭春家中的适龄姑娘也在两年后的秀女之列。不论是家世还是样貌都是十分出众的。也难怪惠嫔看重。
这姑娘哪怕过两年选秀,也不会被留在宫中,应当是往皇家和宗室赐婚的。
如今阿哥们慢慢长大了,宗室子弟们也长大了,这可都是需要指婚嫡福晋侧福晋的。
科尔坤为六部尚书之一,为人为官都十分的务实能干,之所以惠嫔不喜欢,还是因为这家是文官,惠嫔还是希望大阿哥身边有武将的势力。
康熙道:“朕听说彭春家的姑娘性子和大阿哥差不多,这两个在一起不互补,要是寻常也就罢了,若是闹了脾气,两个都是脾性大的人,谁都不低头,日子还怎么过?”
“科尔坤家里的伊尔根觉罗氏性子文静些,家学渊源,能读书识字,朕觉得这才是极好的。”
大阿哥这两年本来就有些燥。又一心想到外头去建功立业,总是想要办差,康熙给他选个文静聪明的嫡福晋,也是希望他能稍微沉静下来些。
瑶令道:“万岁爷既然都想好了,那自然是按着万岁爷的想法来。阿哥们的婚事,万岁爷是站在全局上考虑的。臣妾想着,总是要比惠嫔周全些的。”
康熙点头。
他不是定不下来。先前着恼也不是和惠嫔有不同的意见。其实他更不是不能去考虑惠嫔的想法。
是在与惠嫔商议大阿哥婚事的过程中,从惠嫔的只言片语里听出了惠嫔的真正意图。
她倒不是想给自己找个好媳妇。是想着给大阿哥找个好助力,嫡福晋的家世,倒是成了惠嫔的首选。还非得是军中的。
康熙想,惠嫔的野心,是随着大阿哥的长大,越来越大了。
怕不是大阿哥这两年,惠嫔不知在大阿哥耳边说了多少话动摇大阿哥的心。
早一年成家也好,回头办差妥当了,到了年纪出宫建府去,也就少见一些了。
等成了家,大阿哥再在外头历练历练,有福晋在身边帮持,大阿哥也不至于被惠嫔的话一头迷惑了。
康熙还是定下的伊尔根觉罗氏。
康熙道:“朕看过太皇太后的脉案。太医们虽然不说,朕也知道,太皇太后的身子骨是一年不如一年了。自从五台山回来,春日里倒是还好,到了夏日里头,太皇太后就懒怠些,都是强自支撑的。朕是怕,要早作准备了。”
康熙当然也很不愿意这样想,更不愿意去面对,但这也是人之常情,总不能临到头再去面对,到时候什么都匆忙仓促,反而委屈了自己的亲祖母。
康熙心里总是要有些准备的。
对于太皇太后这样的老人家来说,夏天不好过,冬天更难过。
瑶令轻声道:“万岁爷可千万别这样想。臣妾一定好好照顾太皇太后。让老祖宗能长长久久的陪着万岁爷。”
康熙摸了摸瑶令的头发:“朕知道。你一向细心体贴周到,朕自然相信你。只是朕想,大阿哥的年纪到了,若等事情出来,只怕两三年里都不能成亲,反倒耽误了他。期间也有变数,不若婚事就定在今秋十一月。”
“趁着太皇太后身子骨还好,也叫她老人家高兴高兴。这是她头一个曾孙成婚,若是能亲眼看见,那自然是极好的。说不定老祖宗一高兴,身体又重新硬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