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这里悄悄说笑,倒是叫太皇太后看见了,太皇太后问,你们在笑什么呢?
瑶令含笑道:“臣妾同荣嫔议论,说惠嫔的福气好,得了这么好的媳妇。”
太皇太后笑道:“确实好。不过,你两个也用不着羡慕。”
太皇太后看向荣嫔笑道,“过几年你也能有。”
再看向瑶令时,那目光中的笑意更深了,“至于嘉妃么,再等个十几年,等十一阿哥长大了,也能有。”
一时殿中嫔妃都笑了。
瑶令跟着凑趣道:“那臣妾可就接着老祖宗的吉言了。等十几年后,叫十一阿哥给臣妾找个漂亮的媳妇回来。”
太皇太后点着瑶令笑道:“你这个机灵鬼,也就是你。会数着我的话说下去了。十一阿哥如今还不会走呢,你就惦记孩子给你找媳妇了。”
殿中欢声笑语不断,又有荣嫔宜嫔跟着凑趣说笑,太皇太后笑得合不拢嘴,十分高兴的模样。
大福晋在殿中时还不敢放松,等叫散之后,回了阿哥所,才敢在心里偷偷的回想。
方才殿上的嘉妃娘娘果真是明艳动人的模样,可她瞧着,倒是比外头的传言不一样。嘉妃娘娘瞧着温柔可亲,一点也不是传说中十分霸道跋扈的人。
大福晋想起大阿哥昨夜说的话。
——好生孝敬额娘。额娘脾气急些,但心是好的,你别误会额娘的用心。
——嘉妃娘娘那里,若有机会,也要孝顺。但不必太过殷勤,更不必上赶着亲近。
满宫嫔妃,大阿哥就只交代了惠嫔和嘉妃娘娘。连贵妃都不曾提起。
可见大阿哥心中,是很看重嘉妃娘娘的。甚至还不许随意打扰,但一定要孝顺。
大福晋回忆自己今日的言行,并没有不妥当的地方。将各位娘娘们的见面礼收归库房的时候也特意看过了,嘉妃娘娘给的是极好的厚礼,若非真心,是不是敷衍一眼就能看出来的。
大福晋嫁进来,自知这上下的关系不知多少,绝不能随意处置,心里打定了主意,但凡有关长春宫的事,都要与额娘那边并重。
-
太皇太后这大半年是很高兴的。
年头的时候在五台山困了一场,却因为瑶令的细致贴心并没有受到什么惊吓,后来回了宫中,养了一两个月就到了夏日。
夏天太热不好过,可太皇太后心心念念瑶令的身孕,佟佳氏作乱也没有太伤着老人家的心,反倒是因为十一阿哥的降生,结结实实的让老人家高兴了好几个月。
高高兴兴的参加了十一阿哥的洗三满月,又有瑶令封妃的喜事,过后又有大阿哥的婚事,太皇太后每天都是乐呵呵的。
可到底是年纪大了,哪怕这样精心的养着,身心情绪也都好好的照顾到了,还是在冬日里第一场雪落的时候,老人家病倒了。
太皇太后因为天气骤冷都好些时候不曾出门了,但到底是年纪大,在宫里养着也还是病了。
既病了,自然是嫔妃们要轮流侍疾的。
太皇太后心疼瑶令平日里照顾她辛苦,便言说十一阿哥还小,还需要额娘亲身照顾,不要瑶令在她跟前侍奉。
瑶令瞧着底下的宫女妥妥当当的将太皇太后用过的药碗收拾走。
太皇太后甚至都不许她离得近些。
瑶令满脸的委屈:“臣妾可是将老祖宗当臣妾自个儿的亲祖母的。哪有祖母病了,不许身边的孙媳妇侍奉的道理?”
“贵妃的十阿哥也还小呢,老祖宗就许人家侍奉。却偏不肯要臣妾来。”
太皇太后失笑道:“我这是心疼你。为你好。你倒还不高兴了。十阿哥再小,那也比你的十一阿哥大。”
瑶令道:“那十一阿哥也是老祖宗的曾孙呢。得老祖宗这样偏疼,十一阿哥可高兴了。前儿老祖宗想他,臣妾都是叫人抱来了的。回去十一阿哥好好的,老祖宗不要过于忧心。”
“这孩子养起来矜贵,可有时候也该粗糙些。臣妾会十分小心的。为了沙俄的事,皇上不能时时在老祖宗跟前侍奉,嘱咐臣妾好生伺候老祖宗,臣妾怎么能辜负皇上的嘱托呢?”
太皇太后病中气弱,又见瑶令这样情真意切的说话,这孩子眼圈都红了,强忍着不肯哭,倒是叫太皇太后也心疼。
便说:“罢了罢了。你留下便是。”
太皇太后说:“其实我又何尝不愿意你陪伴我呢?你这孩子最是细心,又能静心,我睡着了你都能一动不动的陪一个多时辰,换了谁能呢?只是苦着你,要在这里枯坐。”
瑶令道:“臣妾不是枯坐。能陪在太皇太后身边,臣妾高兴。”
太皇太后笑了笑,就养精神不再说话了。
陪伴病人本来就不是个好差事。长久的下来,哪怕什么都不用做,对身心情绪都是一种巨大的沉重的考验。